当前位置:首 页 >> 学者文库 >> 李怡
学者介绍
李怡 1984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2000至200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王富仁教授。1989年7月起至今任教于西南大学中文系。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诗学研究、诗学文献典藏。
点击排行
最新文章
文集文章
从20世纪80年代初直到今天新世纪的20来年的时间里,我们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发生了相当大的演化。在我看来,这一时期先后出现的三个关键语汇可以说大体上勾勒了这一演化的基本走势:“走向世界”、“现代性”与“全球化”——这三个语汇的出现代表了各自历史阶段的特点,而它们所构…详细内容>>
 “中国”如何“化”? 2010/5/3 14:31:22
从20世纪80年代初直到今天新世纪的20来年的时间里,我们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发生了相当大的演化。在我看来,这一时期先后出现的三个关键语汇可以说大体上勾勒了这一演化的基本走势:“走向世界”、“现代性”与“全球化”——这三个语汇的出现代表了各自历史阶段的特点,而它们所构成的运动方向又折射出了学术研究以及学术研…详细内容>>
中国后现代主义的声名鹊起与学衡派等保守主义的"昭雪平反"是9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中的引人注目的事件。从一开始,这两大思想文化现象就具有了跨越时空的重要的沟通与联系:以质疑和批判80年代的"现代性"启蒙为目标的中国后现代主义找到了半个多世纪之前的理论"先驱",而学衡派当年对于五四启蒙文化的质疑也在半个多世纪以…详细内容>>
就如同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的许多问题所采取的思路那样,中国现代诗论的发生发展也常常被置于中外文化交流的巨大历史背景之中,而且基于这一交流所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平衡,包括中国现代诗论在内的一系列中国文学的问题也就“理所当然”地被一再描述为西方文化与文学的东移问题。如果按照近些年出现的现代性质…详细内容>>
【内容提要】在中国作家吸取日本等异域文学经验的背后,作家个体生存的体验远比单纯的文学形式的借鉴深厚复杂,而且文学形式的输入从根本上讲也受制于“体验”的内容与方式。中国作家的“日本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各文体的演变,其中,尤以散文的嬗变较为典型地体现了这一异域体验的丰富…详细内容>>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学衡派”的遭遇是充满了戏剧性的。一方面,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人们长期以来追随新文化运动主流(“五四新文化派”)人物的批评,将它置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对立面,视之为阻挡现代文化进程的封建复古主义集团,甚至是“与反动军阀的政治压迫相配合”的某种阴暗势力;另一方…详细内容>>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末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申明
地址:成都市科华北路64号棕南俊园86号信箱·四川大学哲学研究所办公室 邮编:610065
联系电话:86-028-85229526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5-2008 H.V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纵横天下 备案号:蜀ICP备17004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