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卫平文集
    崔卫平,江苏盐城人,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电影和文学理论、先锋诗歌,包括当代中东欧政治文化及其电影、诗歌。著有《带伤的黎明》、《看不见的声音》、《我见过美丽的景象》,译著有《通往公民社会》、《哈维尔文集》、《布拉格精神》.
 
频道栏目

查询

标题 作者

最新评论
  • 1
    1
  • 1
    1
  • 1
    1
  • ****
    ****


  • 文库统计
  • 文章数:15
  • 评论数:4
  • 开设时间:2007-3-27
  • 更新时间:2007-12-16

  • 最新链接
    暂未添加该信息。


    订阅本站的 RSS 2.0 新闻组


    2007年8月27日 19:14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后极权主义及其反抗

    后极权主义及其反抗 
     


        按萨托利在《民主新论》中的说法,极权主义(totalitarianism)这个词1925年才出现,并且是法西斯主义的发明。“totalitarianism”其词根“total”,即“总体的”、“全面的”意思,墨索里尼曾用“总体国家”(totalitarian state)来表达他的蓝图。1941年弗罗姆出版《逃避自由》,于其中分析了现代自由所伴随的孤独,如何驱使人们站到一面极度权威的旗帜之下,从而滋生出极权主义怪物。卡尔·波普尔于1943年写成并随后出版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解剖了极权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观的根源和脉络:从“本质主义”(“整体论”)——“历史主义”&md...
    [阅读全文]

    崔卫平 发表于 文化批评 | 评论(1) | 引用(0)


    2007年8月27日 19:14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我们的尊严在于拥有价值理想

     我们的尊严在于拥有价值理想 
     


         向拜物教开战
        
    ...
    [阅读全文]

    崔卫平 发表于 文化批评 | 评论(0) | 引用(0)


    一半是作恶,一半是偿还——关于影片《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任意的和高度控制的
        
    ...
    [阅读全文]

    崔卫平 发表于 电影文学 | 评论(0) | 引用(0)


    叙事与伦理——写在“06年青年导演电影创作论坛”之后 
     
    ● 崔卫平 

        题注:2007年1月8日至13日,电影局、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举办了 "06青年导演电影创作论坛",共观摩了十部影片并进行了座谈。这十部影片包括《三峡好人》、《鸡犬不宁》、《爱情的牙齿》、《剃头匠》、《马背上的法庭》、《东京审判》、《图雅的婚事》、《开水要烫、姑娘要壮》、《好奇害死猫》《留守孩子》。
         
    ...
    [阅读全文]

    崔卫平 发表于 电影文学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8月27日 19:14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张艺谋电影中的游民意识

    张艺谋电影中的游民意识 
     
    ● 崔卫平 

        一 何为游民
        
    ...
    [阅读全文]

    崔卫平 发表于 电影文学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8月27日 19:14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我们在哪里错过了海因利希·伯尔?


    我们在哪里错过了海因利希·伯尔?  
     

        “当你自以为身居其一的时候,也必须极力为其二而竭尽全力。”
    ...
    [阅读全文]

    崔卫平 发表于 文化批评 | 评论(0) | 引用(0)


    我的种种自相矛盾的观点和不重要的立场 
    ——关于女性主义批评的反思 
    崔卫平 

        这个题目的意图很清楚:是对女性主义批评的批评,换句话说,是对女性主义批评的自我批评,是对女性主义批评所做的自我限制。我们不能以为我们曾经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就变得不需要任何限制,曾经遭到过多的约束就变得不需要任何约束,尤其是自我约束。一个愤怒的和受压抑的人最有可能的是再度不公正地去压制别人或别种声音,导致另外一种精神上和思想上的黑暗降临。所以我主张--不只在女性主义批评这个问题上--任何一种批评的立场都应包括一种自我批评在内,批评者要及时地找出其自身存在的盲目和误区,文化的反思者也得习惯于自我反思,善于自身的调节和调整。如果仅仅是找出别人的误区便万事大吉,做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像个"中心"似的,不仅最容易不过,事实上也难以产生任何积极的成果,那么我们(包括女人和男人)的一切努力都将付之东...
    [阅读全文]

    崔卫平 发表于 文化批评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7月16日 19:14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怀念李慎之先生

    怀念李慎之先生

        请李慎之先生为《哈维尔文集》写序是徐友渔的主意。那是1998年的夏天。我拿着友渔给的电话号码先和李先生通话,先生在电话那头声音洪亮,中气很足,我一时有些吃惊,不能把他和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联系起来。等到了在社科院的办公室里李先生见面,才看出先生实际上比较瘦弱,脸上有明显的老人斑,甚至有点忧郁的气质,我带去了手头几乎所有关于哈维尔的材料,很多仍然是不完善的译本,比较凌乱,一股脑儿堆放在面前的茶几上。他谈起自己和东欧国家的接触,1956年匈牙利事变时,他每天给中南海准备一份简报,那是用特大号字体排版的。他还问我:“有一本《第三帝国的兴亡》你知道吗?”我答道:“知道,但没有读过。”他告诉我,他本人是这本书的主要译者之一。他还谈到了他创办“大参考”的事情。我只有静静地听着。我很快发现和李先生说话,自己缺乏的东西太多。当发现有些事情我毫不知情时,李先生自己会摇摇头说:“你...
    [阅读全文]

    崔卫平 发表于 杂谈小记 | 评论(1) | 引用(0)


    一面不忍打碎的镜子——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生态伦理思想的资源 
     

        从一开始,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中出现大量的对于自然的动人描绘,并且这种描绘成为它们的重要标志和特色,这是不奇怪的。从中国哲学开始,就不存在像柏拉图哲学那样的对自然抱不信任的眼光。在我们的祖先眼中,自然始终是友好、可信和令人亲近的,更是艺术家们从中汲取的灵感的源泉。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先天地便从他们那里继承了这笔优厚的财富。
          
        开风气之先的当然要数《诗经》,尤其是由民谣组成的《国风》。其中许多诗歌中所出现的自然景象,奠定了如何看待自然、从什么角度让自然纳入艺术视野的原型。后来的人们在此基础上,又取得源源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最终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潮流。总的来说,古代艺术作品中所出现的自然景观与人之间是没有隔阂、没有疏离的,人们的眼光并不是要穿透自然,...
    [阅读全文]

    崔卫平 发表于 文化批评 | 评论(0) | 引用(0)


    崇山峻岭启示我们的思想——西方文学艺术中的生态伦理精神资源  
     
    崔卫平 
      
    ...
    [阅读全文]
    崔卫平 发表于 文化批评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7月16日 19:14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中国电影中的文革叙事

    中国电影中的文革叙事 
     
     崔卫平 

        这个题目涉及中国电影中对于文化革命的理解和表述。这些理解及表述同时体现在文革时期(1966-1976)制作的那些影片中,如《春苗》、《战洪图》等。本文将视野限制在1976年文革结束之后的中国电影,主要是有关知青生活的那些影片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
    [阅读全文]

    崔卫平 发表于 电影文学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3月27日 19:14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法西斯的美学

    法西斯的美学 
     
     
     
    ...
    [阅读全文]

    崔卫平 发表于 文化批评 | 评论(1) | 引用(0)


    2007年3月27日 19:14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承担做不同的犹太人

    承担做不同的犹太人 
     

     
     
     
    ...
    [阅读全文]

    崔卫平 发表于 文化批评 | 评论(1) | 引用(0)


    2007年3月27日 19:14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分享哈维尔,分享共同的底线

    分享哈维尔,分享共同的底线 
     

     
     
     
    ...
    [阅读全文]

    崔卫平 发表于 文化批评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3月27日 19:14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布拉格精神

    布拉格精神 
     

     
     
     
    ...
    [阅读全文]

    崔卫平 发表于 电影文学 | 评论(0) |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