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其林文集
    傅其林,男,汉族,1973年生,四川岳池人,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 文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 出版专著《阿格妮丝·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外国文学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研究文艺理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
 
频道栏目

查询

标题 作者

最新评论
  • 1
    1
  • 1
    1


  • 文库统计
  • 文章数:8
  • 评论数:2
  • 开设时间:2007-4-19
  • 更新时间:2007-12-13

  • 最新链接
    暂未添加该信息。


    订阅本站的 RSS 2.0 新闻组


    2007年5月28日 11:52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后现代消费文化中的时装表演

                             后现代消费文化中的时装表演

    傅其林

    ...
    [阅读全文]

    傅其林 发表于 文艺学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5月28日 11:52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布达佩斯学派重构美学思想评述

    布达佩斯学派重构美学思想评述
    傅其林


    内容摘要:作为一支东欧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布达佩斯学派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它提出了激进美学的主张。激进美学就是重构美学,要重构首先要解构;要解构就要回到现代美学诞生的根基。本论文立足于赫勒与费赫的代表性论文《美学的必要性与不可改革性》,首先论述他们对现代美学学科诞生的必要性的分析,然后从哲学美学与归纳艺术批评两方面阐发他们解构现代美学的思路,文章最后评述他们提出的重构美学思想,指出它对当前美学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布达佩斯学派 哲学美学 归纳批评 重构美学

    布达佩斯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在卢卡奇影响下形成的一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东欧马克思主义流派,代表学者有赫勒(Agnes Heller)、费赫(Ferenc Fehr)、乔治·马尔库斯(Gyrgy Mkus)...
    [阅读全文]

    傅其林 发表于 美学理论 | 评论(0) | 引用(0)



    审美人类学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现状与出路

    □冯宪光,傅其林


    [摘 要]  审美人类学是美学与人类学跨学科整合的一门新型的复合性交叉学科。
    它对美学与人类学各自的发展是极有价值的。虽然它是现代性学科分化的结果,带有现
    ...
    [阅读全文]

    傅其林 发表于 美学理论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5月28日 11:52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美学与政治意识形态

     美学与政治意识形态
    傅其林
      美学(Aesthetics) ,作为情感、想象、愉
    悦等感性情状的理论表述,常常被研究者
    ...
    [阅读全文]

    傅其林 发表于 美学理论 | 评论(1) | 引用(0)


    2007年5月28日 11:52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比较的可能--海峡两岸新生代小说研究

    比较的可能
    ---海峡两岸新生代小说研究
    !傅其林
    在当代,海峡两岸因各自的政治、经济、文
    ...
    [阅读全文]

    傅其林 发表于 文艺学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5月28日 11:52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论布达佩斯学派对艺术制度理论的批判

    论布达佩斯学派对艺术制度理论的批判
     
    摘要:20 世纪后期出现的艺术制度理论,强调艺术活动和人文价值的社会性基础和文化条件,揭示了艺术的权力关系与意识形态要素,颠覆了本质主义、基础主义的文艺和美学观念。布达佩斯学派在清理艺术领域与制度领域的关系中,从艺术生产、接受、传播方面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批判, 从而认为,艺术从根本上说不可能被制度化。

    关键词:布达佩斯学派; 艺术制度; 艺术领域; 制度领域
    中图分类号: 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4 (2005) 0320323206
    ...
    [阅读全文]

    傅其林 发表于 文艺学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4月19日 11:52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论布达佩斯学派对艺术制度理论的批判

    论布达佩斯学派对艺术制度理论的批判
    傅其林
     

    【内容提要】20世纪后期出现的艺术制度理论,强调艺术活动和人文价值的社会性基础和文化条件,揭示了艺术的权力关系与意识形态要素,颠覆了本质主义、基础主义的文艺和美学观念。布达佩斯学派在清理艺术领域与制度领域的关系中,从艺术生产、接受、传播方面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批判,从而认为,艺术从根本上说不可能被制度化。
    【摘要 题】文艺制度研究

    【关 键词】布达佩斯学派/艺术制度/艺术领域/制度领域

    【正 文】艺术制度(注:制度即是英文"institution",它又译为“体制”“建制”。台湾学者单德兴翻译了柯里格(Murray Krieger)的论文《美国文学理论的建制化》,见《中外文学》1992年第21卷,第1期。)理论(Institution T...
    [阅读全文]

    傅其林 发表于 文艺学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4月19日 11:52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摘要

       《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摘要

      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是当代学术关注的焦点,这是人文知识分子面临现代性的危机而掀起的一股研究态势。现代社会与现代精神是否耗尽,现代审美文化是否终结,成为美学研究者不可回避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探寻从根本上说涉及到现代人的生存的可能性。因此,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地回答,均不能仅仅停留于充满激情的主张与宣言之上,而应该从学理上冷静地考察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本身,切实地辨析它们的形成、特征与矛盾,以之来确诊它的病症,找到真正的病因及其危机程度。只有如此,人们方能实事求是地判断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存活的可能性。布达佩斯学派的主要哲学家、伦理学家、政治哲学家、社会哲学家阿格妮丝·赫勒就是本着这种态度来考察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她通过从古代、文艺复兴时期、现代到后现代的一系列研究,揭示了包括审美在内的现代性的形成机制、特征以及不可克服的悖论,但是她并不认为现代性已经终结,而是认识到它还具有尚未充分地实现的潜在可能性,因而重构现代性与...
    [阅读全文]

    傅其林 发表于 美学理论 | 评论(1) |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