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怀宏文集
    何怀宏,江西省清江县(现为樟树市)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伦理学教研室主任。
 
频道栏目

查询

标题 作者

最新评论
暂未添加该信息。


文库统计
  • 文章数:52
  • 评论数:0
  • 开设时间:2006-7-17
  • 更新时间:2008-12-20

  • 最新链接
    暂未添加该信息。


    订阅本站的 RSS 2.0 新闻组


    2008年12月20日 15:49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何怀宏:建设公民道德的可行之路

        道德也是一种“公共资源”
        由于我国向现代社会的迅速转型,新社会的要求以及这种变化过程中传统道德基础的崩裂,人们常常会对目前社会的道德状况感到不满。但作为个人来说又常常感到相当无力或信心不足。那么,道德建设的动力何在?我们的信心又建立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我们必须是觉得它很有必要。道德并不像衣食那样须臾不可离,它不能当饭吃,当衣穿,但是,如果社会没有道德——主要是一套规则并加上对规则的尊重——我们的饭也会吃不好,甚至根本吃不着。所以,道德是一种巨大的“公共财产”。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和发展这一“公共财产”。另外,从个人来说,一般而言,一个遵循了基本道德的人比做了亏心事的人感觉要好,心地会比较平安。我们不要小看这“心地平安”,它是许多幸福快乐的基础。
      ...
    [阅读全文]

    何怀宏 发表于 论著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7月11日 15:49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一种普遍主义的底线伦理学

    一种普遍主义的底线伦理学

                                  何怀宏

      我一直试图探讨一种底线伦理学──一种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的底线伦理学。 我的《良心论》所要着力说明的与其说是良心,不如说是义务,即要作为一个社会 的合格成员,一个人所必须承担的义务,书中所说的“良心”即主要是指对这种义 务的情感上的敬重和事理上的明白──即一种公民的道德义务意识,道德责任感。 作为个人修养最高境界、具有某种终极关切的本体意义的良心不在我的视野之内, 我想探究的是良心的社会定向而非自我定向,这一定位指向的目标是正直而非...
    [阅读全文]

    何怀宏 发表于 论著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7月11日 15:49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平等”概念的分析

    “平等”概念的分析

                               何怀宏

      “平等”是近代以来最有号召力、最激动人心的观念,并常常被视作是“社会
    公正”的核心,乃至就等同于“社会公正”本身。但是,人们所持有的“平等”观
    念实际上相当不同,“平等”本身是一个含混的字眼,因此,我们需要对过于汗漫
    的种种“平等”概念的涵义作一...
    [阅读全文]

    何怀宏 发表于 其他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7月11日 15:49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选举社会”的概念

    “选举社会”的概念

    何怀宏


      我在《选举社会及其终结》一书中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个“选举社会”的基本概念,这个概念 是承解释春秋时代的“世袭社会”的概念而来,我提出它来是想用它解释中国在秦汉至晚 清的历史发展中所终于形成的一种自成一体的社会结构。

      与“世袭社会”的概念相比,“选举社会”的概念显然更容易引起争议。我在这里首先想说 明“选举社会”概念中的“选举”一词完全不同于现代流行和通用的“选举”。假如是在一 百多年前的中国提出“选举社会”这一概念,那时也许更需要特别解释的会是“社会”(soc iety)而不是“选举&rd...
    [阅读全文]

    何怀宏 发表于 《选举社会》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7月11日 15:49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一个基本的工作框图

    一个基本的工作框图


      我读研究生的专业是伦理学,在一九七九年春天,我就开始考虑以后要开始研究伦理学,研究人。八零年夏天我又再次肯定了这一想法,我感觉这里面有许多令人神往的东西: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对话集,康德、马克思、以及《圣经》,自然还有孔夫子,而且我当时的脑子里有一大堆疑问,人与环境的关系到底怎样影响着人与人的关系?各种道德的同异?爱情、婚姻和家庭?我们民族的气质和国民性?新的人和新的道德?道德和美?人性论等等。伦理学的包容性也毕竟很大,不是那么专业化和技术性的东西,可视为是哲学的一部分,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我当时亦自觉在哲学方面的训练比其他方面稍稍占优,我也希望为恢复伦理学在哲学中的地位,把哲学的重心转到对人的研究上来尽一点力。

      到北京之后,我阅读了我所能找到的本世纪中国出版的伦理学专著和一些教科书,以及一些学科性的译著。并且在一段时期里,我密切地注意八十年代在中国重新恢复的伦理学研究,阅读报刊上发表的伦理学文章并作出内容索引,但很快就发现这样做不值得而放弃...
    [阅读全文]

    何怀宏 发表于 其他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7月11日 15:49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写作《良心论》

    写作《良心论》

      一九九一年秋,我那时还主要是在读宋、元、明、清的思想学术著作,但这时写作的愿望已开始萌生,开始是有一个研究近四百年思想史的想法,为此读了一段明季思想家尤其是东林党人的著作;后来又曾想围绕着仁恕之道写一种新的仁学;最后拟定了一个写《良心论》的初步计划。我对很多计划实际上都是采取一种冷处理的态度:常有计划,但常不实行计划。常有新的计划是为了刺激思想,或使阅读有一定的方向;而不立即实行计划,先放一段时间看看,是要在此期间考虑这一计划是否确实有意义并且可行,是否符合我的才情与训练。在一九九一年底,我还曾在一段时间里重返西学,并计划全面的补课,并想再读三年书,这次阅读的重点主要是社会学与道德观,尤其是康德与黑格尔的著作,还涉及到解释学等哲学方法论,以及《圣经》等西方宗教典籍。

      在这一过程中我也阅读了一批当代新儒学的著作,当读到牟宗三的《心体与性体》时,我感觉到了一种...
    [阅读全文]

    何怀宏 发表于 其他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7月11日 15:49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传统社会的进身之道

     传统社会的进身之道

                                        ───八股取士的重估


    何   怀   宏

        八股一向被人攻击为“不能得人   ”乃至于“破坏人才”,但是,为什么八股会成为古代科举考试录取入仕的首要标准?为什么不考别的,而就考这常被认为是最无用、也最呆...
    [阅读全文]

    何怀宏 发表于 论著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7月11日 15:49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群体比个人更自私

    群体比个人更自私

                           ·何怀宏·
           

      莱茵霍尔德·尼布尔是一个基督教伦理学家,他所著的这本《道德的人与不道
    德的社会》正如书名所示,对个体道德和群体道德进行了严格的区分和对比。他认
    为,如果他不能正确认识二者间的巨大差别--用高尚的个体道去规范群体行为,或
    ...
    [阅读全文]

    何怀宏 发表于 其他 | 评论(0) | 引用(0)


    2006年9月8日 15:49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在自由与平等之间自由与平等

                   一
                   
                当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兴起时,"自由"与"平等"可以作为一个统一的要求而成为其革命的口号,因为当时自由主要是与专制构成一对矛盾,而平等也首先是具有政治的涵义──摧毁封建贵族的等级制,求得平等的政治参与权和决策权。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巩固,随着普选权的争得和言论、信仰、人身、财产尤其是各种经济自由权的扩大,财富分配方面的不平等状况便日益令人注目,自由与平等的矛盾也就日渐显露,平等也越来越具有经济的涵义──即如何缩小差距,达到财富和利益的平等分...
    [阅读全文]

    何怀宏 发表于 论著 | 评论(0) | 引用(0)


    2006年9月8日 15:49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在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经济学
                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最近在《读书》上成为一个话题,自六月号以来陆续有文章发表。伦理学是古之显学,经济学则是今天的显学,有时甚至被批评为“经济学帝国主义”,观察两者在今天的关系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情,况且这一问题还涉及到我们今天社会许多问题的解决之道或解释之道。所以,我现在也想借这个话题谈一点阅读亚当·斯密著作的体会。            
                   
                斯密一生的主要著作就是两部:一...
    [阅读全文]
    何怀宏 发表于 论著 | 评论(0) | 引用(0)


    2006年9月8日 15:49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一个精致的正义论体系正义论体系


                    一

                  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 1921-),美国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1921年生于马里兰州的巴

    尔的摩,1943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1950年在该校获博士学位,以后相继在普林斯顿大学(1950-1952年)、

    康奈尔大学(1953-1959年)、麻省理性工学院(1960-1962年)和哈佛大学(1962-)任教,现为哈佛大学哲学

    系教授。
                   
        ...
    [阅读全文]

    何怀宏 发表于 论著 | 评论(0) | 引用(0)


    2006年9月8日 15:49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通过法律运行正义法律

                    凡读过“王斌余狱中自白”的人,我想心情都会久久难于平静。按工给薪,欠债还钱,这是天经地义。然而,他却要为诉求自己正当的权利付出自身生命的代价,而另外还有四个人已先他而死。直接的起因只是索要五千块钱的欠薪,最后却要夺走五条生命。


                  这虽然是一个个案,却仍然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教训,是社会治理在某一方面机能失调、制度调节失效的一个表征,也见证出世道人心,值得引起我们高度的警醒。有关这个案件的深层社会原因,以及如何提升生存底线,关怀弱势群体等,我想另文来谈,现仅就这一案件本身,从法律与正义的角度谈一点我的看法。


           &nbs...
    [阅读全文]

    何怀宏 发表于 论著 | 评论(0) | 引用(0)


    2006年9月8日 15:49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平等与现代性平等

                    中国历史上的“现代”因素问题

                  1995年7月,金耀基为《中国文化》杂志写了一段“学人寄语”,以下一些话看来反映了目前萦绕在这位研究中国现代化问题有年的学者心中的重要问题∶


                  “在跨世纪之前夕,中国人最应深省的是中国文化与‘现代性’课题∶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文化是一被变项,也是一自变项,现代化之路是多元的,‘现代性’也可以是多元的。但有没有可能出现‘中国’的现代性...
    [阅读全文]

    何怀宏 发表于 论著 | 评论(0) | 引用(0)


                  邱:1.讲讲生命科学技术的前景

                  ①为人类造福,基因工程可以解决诸种问题:濒危动物灭绝,少数民族的人种延续;防止衰老;生命质量的提高;还有婚育问题等。

                  ②生老病死本为自然控制,逐渐由人工控制。

                  ③人体结构,生理行为可以被改变。脑可以插芯片,也可以移植。

                  ④人...
    [阅读全文]

    何怀宏 发表于 其他 | 评论(0) | 引用(0)


    2006年9月8日 15:49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荒唐禁令吁请阐明底线伦理禁令

                    无论如何,一种基本的道德秩序是我们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础性平台。任何社会、任何个人都必须立足于此。损坏了这一基本平台,其他一切高处的东西、一切灿烂和辉煌最后都无法维持。


                  最近有网民评选出“中国十大荒唐禁令”,其中的一些禁令,诸如“严禁官员用公款打麻将”、“海关官员不得庇护走私”、“中小学教师严禁奸污猥亵女生”、“严禁酒后驾驶机动车辆”等,都曾郑重其事地出现在一些行业守则或要求之内。


              ...
    [阅读全文]

    何怀宏 发表于 其他 | 评论(0) |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