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荣昌文集
    蒋荣昌,生于1963年,重庆市璧山县人。文学博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著有《文化哲学论》(1988)、《需要……这世界》(1988)、《历史哲学》(1992)、《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2004)等。
 
频道栏目

查询

标题 作者

最新评论
暂未添加该信息。


文库统计
  • 文章数:18
  • 评论数:0
  • 开设时间:2007-3-1
  • 更新时间:2007-12-16

  • 最新链接
    暂未添加该信息。


    订阅本站的 RSS 2.0 新闻组


    2007年12月7日 12:17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新媒体艺术?——和它在成都的“回响”
    新媒体艺术?
    ——和它在成都的“回响”
    蒋荣昌
    有人说当代新媒体艺术已成为一种哲学?——因为它讲述观念。
    ...
    [阅读全文]
    蒋荣昌 发表于 文学或艺术研究 | 评论(0) | 引用(0)


    “物”之为“物”与消费社会的合法性论证

    一.

    消费社会给人的最初印象总是惊人的“丰盛”。而经济学界关于消费社会的描绘也与“丰盛”有关,这就是,这是一种过剩的经济,是与前此的短缺经济相反的一种经济状态。鲍德里亚的观点可能会比经济学的观点质朴和深刻一些:“实际上,‘物质丰盛的社会’与‘物质匮乏的社会’并不存在,也从来没有出现过。因为不管是哪种社会,不管它生产的财富与可支配的财富是多少,都既确立在结构性过剩也确立在结构性匮乏的基础上”。2也就是说,在鲍德里亚看来,过剩和匮缺是每种经济状态的两面。我们的“经济”按今天的观点来看与“短缺”的别样“经济”之间的区别,不是“短缺经济”与&ldqu...
    [阅读全文]

    蒋荣昌 发表于 经济学研究 | 评论(0) | 引用(0)


    金本位? 金属本位? 足值货币?
    ——传统货币理论质疑

    蒋荣昌

    内容提要: 文章认为以贵金属货币为足值货币, 从而也以之为本位币的传统货币理论是建立在历史上的金属货币形式这一经验“证据”的基础之上, 而货币本身作为一个经济共同体物权公意的成文形式, 无论是以贵金属的符号形式, 还是以近代纸钞的符号形式表现出来, 在本质上都是信用货币。因此, 足值货币也只是在有足够信用的意义上, 才是足值货币。

    关键词: 金本位 金属本位 信用货币 足值货币


      19 世纪是以黄金作为国际标准货币或
    者说本来的货币的世纪。在世界贸易对于国内经济的重要性日益
    ...
    [阅读全文]

    蒋荣昌 发表于 经济学研究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11月5日 12:17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论效率无以自外于公平

    论效率无以自外于公平

    蒋荣昌
      
      内容提要:“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当代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和经济学所关注的基本问题的交汇点。把“公平”与“效率”作为相互外在的原则, 从而在两者之间寻求某种替换关系, 或以划定“公平”与“效率”原则何者优先的方式, 来解决“公平”与“效率”的冲突, 是当代思想界所遵循的一贯思路。而这一思路的背景则是西方“实证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体系。帕累托最优配置这一有关“效率”的当代定义, 在实证经济学概念体系的推演和引申之中, 所包纳的意义, 实际上从未摆脱“效率”借以界定的基础概念(“效用”,“好”) 混杂不清的歧义的困扰。而有关&ldq...
    [阅读全文]

    蒋荣昌 发表于 经济学研究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11月5日 12:17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历史哲学——关于历史生成的原则

    历史哲学
    ——关于历史生成的原则

    蒋荣昌  著


    引  言

    马克思在其对东方的研究中,精辟地揭示了东方不同于西方的历史文化特征。马克思对东、西方历史分歧的深刻论述集中表述于《1857年—1858年经济学手稿》。这些研究成果的丰富多彩的内容也同样见于马克思对摩尔根著作等的研究笔记,以及恩格斯对东方历史的评论。
    比时下共认的结论,即东方重集体主义,西方重个人主义等等说法,远为深刻,马、恩不但看到了东、西方历史在现象层次的如是种种分歧,而且着力于阐明这些现象分歧的内在逻辑结构,即所谓“东方形式”与西方形式的分歧。在这一点上,我们仍可切实感受到,马、恩所一贯倡导的在历史研究领域内,坚持历史与逻辑统一所带来的不可战胜的科学力量。可以说,整个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即是这种历史与逻辑统一的科学研究方法的...
    [阅读全文]

    蒋荣昌 发表于 哲学研究 | 评论(0) | 引用(0)


    “中体西用”——汉语思想界的百年困结
    蒋荣昌

      摘要: 文明的冲突总是不同的“先见”或“前见”之间的冲突。中、西遭遇百年来的汉语思想史即是中国思想界执持中国文化之“体”、之“先见”回应西学和西方文明体制的历史。思想界经由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等实践层面的“试错”一步步由“夷夏大防”之“体”退守到放弃“民贼”专制体制以保国、保种的“国权”、“族权”之“体”, 实际上已一步步经由历史经验的先验还原回到中国文明体制之先验形式最深处——亦即回到中国文化之“公”、“私”观, 回到中国文化一向所本的正义论根据。然而...
    [阅读全文]

    蒋荣昌 发表于 哲学研究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5月10日 12:17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西方民主理论的价值基础之检讨

    西方民主理论的价值基础之检讨

        综观西方思想史上有关“民主”的讨论, 几个关键的混淆始终困扰着各派思想家对问题的展开。讨论“民主”必然要涉及“自由”、“平等”等基本价值。而正是关涉这些基本价值的“价值观”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深刻误解, 使得困扰古今的民主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在原有前提下已不可能有解。这些不断累积的误解, 归结起来即是误置“民主”、“自由”、“平等”所涉“形上”与“形下”层面, 误置“人格形式”与“人格形式持有者”, 误置“权利” 与“权利物”, 误置&ldquo...
    [阅读全文]

    蒋荣昌 发表于 哲学研究 | 评论(0) | 引用(0)


    在异质文化交汇处我们为什么失去了声音

    蒋荣昌

    近代思想史上的代表人物, 如李鸿章、张之
    洞、严复、梁启超、王国维等几乎异口同声地指认
    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的遭遇为几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历
    史变局。陈寅恪在《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中说:
    ...
    [阅读全文]

    蒋荣昌 发表于 哲学研究 | 评论(1) | 引用(0)


    2007年4月26日 12:17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新闻的文学性

    新闻的文学性探析


    “新闻”作为大众传媒机构的主要产品,一直就是某种“报道”。而“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一直被视为“新闻”真、假得以区分或者说新闻之为新闻的当然根据。而这种客观性、真实性又一直被视为是与“文学性”(总是与“虚构”和“想象”有内在关联)相反的东西。
    ...
    [阅读全文]

    蒋荣昌 发表于 文学或艺术研究 | 评论(1) | 引用(0)


    2007年4月26日 12:17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人文学在什么意义上不是科学

    人文学在什么意义上不是科学

    【内容提要】以传统形而上学为基础的人文学的“科学性”一直在受到实证思潮质疑,形而上学不提供普遍有效的命题和有意义的命题(可以证伪的命题),似乎已成实证思潮的定论。社会科学化是这种“人文学观点”持之不懈的努力方向。与实证思潮相对,人文学的“文学化”则是基于人文学不必以普遍有效的可证命题为自身目标的观点。以“意义”和“思”的名义,人文学追求“领悟”和“非对象化”之思所指引的种种境界。但人文学在什么意义上不是科学仍然是一个有待更深讨论的问题。本文指出人文学以历史之生的主观根据为自身的独立对象。与科学之思不同,人文学之思是不以外在对象为对象的“反思”之思。这当然不是文学化的“非对象化”之思。因此,人文学既不在以科学对象为对象,以科学实证为其普遍有效性证据的意义上是科学,也不在“无对象&rd...
    [阅读全文]

    蒋荣昌 发表于 哲学研究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4月26日 12:17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广义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

    广义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


    蒋荣昌
    ...
    [阅读全文]

    蒋荣昌 发表于 文化设计 | 评论(1) | 引用(0)


    为什么说我们已经进入广义大众传媒时代?
    蒋荣昌
    在消费社会成型之前,大众传媒作为专业的信息传播者在大众社会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大众传媒作为描述者,与社会其他部门作为被描述者、 被言说者相互匹配,规划了前消费社会直到消费社会早期的大众传播形态。
    这也是大众传媒垄断性地发扬光大精英语言及其衍生形式(文章、图像)的时代。大众语言及其话语在此时此刻尚处在被言说、被描述的位置上,是大众传播活动中的物、对象、事实、信息……
    ...
    [阅读全文]

    蒋荣昌 发表于 文化设计 | 评论(1) | 引用(0)


    2007年4月26日 12:17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关于民主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

    关于民主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
                            蒋荣昌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社会共识,其间包含的观念、行为习惯、地方性知识和信仰总是某种历史和地域特征明显的主观形式。不同的历史和地域生活方式的不断细分,将会带给我们具有丰富多样特征的意识形态。显而易见,意识形态并不能够像共处其间的历史生活者所习以为常地以为那样,是理所当然的生活真理。
           意识形态在此是真实生活面相的幻象、歪曲或在想象中有所变形的知识。这似乎已注定其只可能站在科学知识、真理和事情本来面目的对面。
    &nbs...
    [阅读全文]

    蒋荣昌 发表于 哲学研究 | 评论(1) | 引用(0)


    2007年4月26日 12:17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中国文化的公私观

    中国文化的公私观

    【内容提要】作者认为,作为“正义论”的中国文化的“公”、“私”观,是剖解中国哲学和中国古代文化内在原则体系所必须正视的中心环节。从分析“公权”、“公共权力”、“私权”等基本概念着手,通过对“中西文化建立其公共权力体制的不同路向”的回顾,本文系统地论析了“公”、“私”观对于中国历史和中国哲学的意义。文中触目皆是的新解,对于重新评价中国文化的历史根据和理解吾国现代化所面临的历史处境,以及澄清西人、国人对中国和西方文明背景的种种误解,提供了某种值得学界认真考量的思路。

    【摘 要 题】编者的话:我们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社会、文化与权利论丛。这样做肯定不是为了增加又一个栏目。社会、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样态)与权利的关系,或者说,以权利的观点研究社会,在社会的视...
    [阅读全文]

    蒋荣昌 发表于 哲学研究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4月26日 12:17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古代西方的公民政制及其政治原则

    古代西方的公民政制及其政治原则

    东方国家的神性君主,一直不是古代希腊和罗马自身政治土壤上土生土长的产物,亚历山大、奥古斯都、戴克里先直到君士坦丁,都是西方政治日益浓重地东方化的结果。古希腊以雅典为代表的城邦政治和罗马政治的基础,在其东方化以前,一直是公民政治。

    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文明政治,只有古代希腊和罗马(至少从明确的史料上看是如此)成功地实施了公民政制。在一切关键的变革点上,雅典和古罗马几乎经历了完全一致的历程。

    a.雅典

    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为我们提供了一部完整的关于雅典政治的概论。无疑,梭伦的改革具有巨大的建设意义。他所制订的宪法和法律,即使没有完全遵照其意志施行百年,也为雅典未来的公民政治奠定了一块牢不可破的基石。

    梭伦以前的雅典已经由四个互不统属的部落结成牢固的政治联盟,经常而统一的政治已经...
    [阅读全文]

    蒋荣昌 发表于 哲学研究 | 评论(1) |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