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欧梵文集
    李欧梵,国际文化研究学者。1939年生于河南,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62年赴美深造。1970年代初起,先后执教于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印第安那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现任香港大学杰出访问教授、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中国文学教授。
 
频道栏目

查询

标题 作者

最新评论
  • ****
    ****
  • ****
    ****


  • 文库统计
  • 文章数:3
  • 评论数:2
  • 开设时间:2006-9-4
  • 更新时间:2007-12-11

  • 最新链接
    暂未添加该信息。


    订阅本站的 RSS 2.0 新闻组


    2006年9月4日 19:11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不自觉地浪漫--文学是历史的一部分
                            
    《浪漫的一代》一书,是根据我在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删节改编而成,论文于一九七○年写完,书于一九七三年出版,距今已有三十多年,早已成了明日黄花了。
                
                  承蒙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各位同行学者不弃,早在七十年代即有人分章摘译,尤
                其是内中的郁达夫和徐志摩部分,但因种种原因,此书的中译本一直未能面世。在此要特别感谢香港中文大学的王宏志教授,在他百忙之中重新组织了一个“翻译班子”把全书译了出来,并交由陈子善先生安排出版,令我不胜荣幸。但也有点汗颜,总觉得这本旧作早已过时,不值得重读,又没有用任何文学理论,当时全是闭门造车的成果。我的指导教授史华慈对我特别爱护,论文照章全收,而另一位导师费正清教授则仅建议我把原来的一千余页的论文删减一半始能出版。...
    [阅读全文]
    李欧梵 发表于 论文 | 评论(1) | 引用(0)


    2006年9月4日 19:11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死亡
                            
    中国人的禁忌之一是谈死,然而我偏要谈。由于这个不成文的文化禁忌,中国文学中缺乏对死亡深入的想象;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缺乏对死亡深入的理解;而中国宗教,对死亡虽然提出种种解脱之道,却不能教人如何真正面对死亡。中国的电影导演目前还拍不出像英玛褒曼早期的作品:处处面对死亡的威胁和诱惑。
                
                什么是死亡?
                
    ...
    [阅读全文]
    李欧梵 发表于 论文 | 评论(1) | 引用(0)


    2006年9月4日 19:11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文学夹缝里求生存
    最近几十年,中国的变化很大,使得不只是文学的研究发生变化,整个的人文研究都产生了危机,所以现在是在危机的意识下来探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合法性问题。


      事实上,英美半个世纪以来的文学研究都是从“文学性”这个问题出发的,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新批评就这样了。最近这20年,有了一些新的变化,西方的学者希望挣脱这种“文学性”的范畴,所以才有了所谓文化研究的产生,想打破文学自立、文学自主的说法,他们认为文学作品背后还是有它的政治、社会的背景。
    ...
    [阅读全文]
    李欧梵 发表于 论文 | 评论(0) |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