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品越文集
    鲁品越,男,1949年生,现任上海财经大学现代经济哲学研究中心主任,著有《资本逻辑与当代现实》、《中国未来之路--信息化进程在中国》、《西方科学历程及其理论透视》等。
 
频道栏目

查询

标题 作者

最新评论
  • 1
    1


  • 文库统计
  • 文章数:14
  • 评论数:1
  • 开设时间:2007-6-26
  • 更新时间:2000-12-13

  • 最新链接
    暂未添加该信息。


    订阅本站的 RSS 2.0 新闻组


    2007年7月25日 11:54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哲学主题历史变迁与当代走向


    哲学主题历史变迁与当代走向

    鲁品越


    摘要: 当代哲学主题正走向何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主题应是什么?该文从西方哲学主题历史变迁中寻求

    答案。古代西方哲学主题是追寻世界理性(实体理性)的本体论,自笛卡尔和培根开始的近代哲学转向认识论和

    方法论,其主题是人类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程序理性”。现代性的诞生正是用“程序理性”“使世界理性化

    ”的过程,它为近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为现代社会构造提供了理性法则,由此塑造现代人格特征。

    这种“程序理性”的内在矛盾及其产生的现代性缺陷,导致当代哲学主题走向对完整...
    [阅读全文]

    鲁品越 发表于 哲学研究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7月25日 11:54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产业结构变迁和世界秩序重建


    产业结构变迁和世界秩序重建


    鲁品越

    世界产业结构格局及其产生的国际经济关系是世界秩序的深层结构。由其产生的近现代世界秩序经历三个时代。

    早期殖民主义全球化时代,新生工业结构向农业世界扩张,推行世界的同质化(即西方化);以电力为中心的新

    产业结构出现之后,世界进入各工业大国争夺世界的“全球割据时代”(世界大战与冷战);而当资本内在扩张力

    量通过信息技术等等冲破冷战割据之后,世界进入“新全球化时代”。全球性产业体系的生成过程,冲破各国完

    整独立的产业体系,形成各国之间相互依存、渗透与竞争,给全球带来了总体上和平与发展的希望。但各国间相

    <...
    [阅读全文]
    鲁品越 发表于 经济哲学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7月25日 11:54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资本与现代性的生成

    资本与现代性的生成


    鲁品越  骆祖望


    传统社会将全部剩余劳动投入等级制社会结构再生产,造成社会物质生产系统保持在维持生存状态而停滞徘徊。

    资本力量使剩余劳动投入到物质生产体系中,不断增殖扩张而诞生现代社会。资本扩张过程推进的生活世界货币

    化,是资本带给人类社会的最根本变革,这个过程及其内在矛盾是现代性生成过程的深层主线。它从本质到现象

    层层展开,营造了作为资本增殖机器的社会经济结构,塑造了现代人际关系、心理结构与行为方式,产生了理性

    、自由、平等、博爱等现代性特质,并且展示为都市生活、品牌崇拜等一系列现代生活方式,从而创造和展现出[阅读全文]

    鲁品越 发表于 经济哲学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7月25日 11:54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生产关系理论的当代重构

    生产关系理论的当代重构

    鲁品越

    前苏联版哲学体系中生产关系理论的根本缺陷,是脱离活生生的人的主体活动,抽象地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原理。这些作用必须通过具体现实的人类主体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生产关系由人类实践活动中主客体两个方面--社会的主体力量结构与生产力共同生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本质上是社会总利益与各个群体的利益目的之间的矛盾,人的解放与转型是这个矛盾的解决途径。以此鸟瞰历史与当代经济生活,可得到一系列新鲜的理论观念与现实结论。

    关键词:唯物史观  主体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作者鲁品越,1949年生,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由前苏联学者们在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历史背景下建立的生产关系理论,已经明显落后于当...
    [阅读全文]

    鲁品越 发表于 经济哲学 | 评论(0) | 引用(0)


    剩余劳动与唯物史观理论建构
    ——走向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鲁品越

    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的“最大贡献是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

    777页)这两个发现完全不可分离地交融在一起,构成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然而在今天的教科书体系中,马

    克思的这两大发现被人为地分离开来:唯物史观被归结到哲学,剩余价值学说被归入政治经济学。二者关系似乎

    是:剩余价值学说是唯物史观的一种具体应用,而唯物史观却不以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马克思主义由此被理解

    为三个不同部分的组合: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科...
    [阅读全文]

    鲁品越 发表于 哲学研究 | 评论(0) | 引用(0)



    物品体系与社会结构再生产
    ——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新解读路径
    鲁品越
    ...
    [阅读全文]

    鲁品越 发表于 经济哲学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7月25日 11:54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中国历史进程与市民社会之建构


    中国历史进程与市民社会之建构
    鲁品越

        摘要: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问题,是数千年来中国政治论争之一大主题。儒学能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

    ,是因为它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国家与基层社会在义理与结构上的统一,形成内在一致的互补的“国

    家-社会”结构。辛亥革命只推翻政治国家而未彻底变革基层封建社会,故而失败。这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

    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使政权扎根于基层社会并进而变革基层社会。1957年后,社会的经济生活行政化与日常生活

    政治化,导致民间自治机制的缺乏,从而引起经济发展与民主建设上的一系列问题。于是,建立适应现代化大生

    产的全国性...
    [阅读全文]

    鲁品越 发表于 哲学研究 | 评论(0) | 引用(0)


    主体建构与能动反映
    ——人类认识论之谜的破译

    鲁品越

    摘要:如何在承认主体认识过程中的能动性的同时,承认认识的客观真理性,是人类认识论之谜。本文通过实践

    对主体的建构来破译这一认识论之谜。主体结构分为两个层次:深层的目的层次与表层的工具层次。对客观世界

    的反映过程,是在深层目的指导者下,用内化了的客观关系与法则来组织经验信息,精神地重建客观世界,以得

    到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形式的过程,而其结果又人们的实践来检验。


    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如果说,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伟大<...
    [阅读全文]

    鲁品越 发表于 经济哲学 | 评论(0) | 引用(0)


    生存型实用文化与李约瑟问题——兼论现代科学诞生的文化条件

    鲁品越

      

      摘要: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的二重化,折射为超越实用的对世界奥秘的理论旨趣,构成西方古代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近现代西方追求资本积累的“扩张型实用主义文化”,则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巨大动力。二者的结合是西方的现代化浪潮产生的重要因素。而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则是建立在封闭型自然经济基础上“入世”的生存型实用文化,它使理论创造与技术创新囿于落后的农业实践,既未能产生抽象科学,也缺乏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这是近代科学未在中国产生的根本性原因之一。

      关键词:实用主义科技史李约瑟问题

      中图分类号:N031文献标识码...
    [阅读全文]

    鲁品越 发表于 经济哲学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6月26日 11:54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货币力量的深层本体论

    货币力量的深层本体论

    鲁品越

      货币与权力,是支配人类世界的两大有组织的社会力量。如果说计划经济是权力配置资源的权力经济,那么,市场经济则是用货币配置资源的货币经济。随着世界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深,货币的巨大力量日益彰显。从宏观上说,在正确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规范下,货币具有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这是我国经济长期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而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从反面显示了货币的运行状况决定着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兴衰。在加入WTO之后,我国经济加入了国际市场,国际金融格局与国际货币的流向,对我国经济将发挥越来越巨大的作用。从微观上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货币与货币增殖的巨大吸引力,既是推动社会物质生产的强大动力源,又成为万恶之渊薮,导致假冒伪劣产品泛滥、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死灰复燃、贪污腐败屡禁不绝。那么,货币的强大动力从何而生?它如何发挥其巨大作用?对此问题的探究,既为当代现实所亟需,又为人们理论旨趣之...
    [阅读全文]

    鲁品越 发表于 货币哲学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6月26日 11:54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货币化与社会结构的变迁

    货币化与社会结构的变迁

    鲁品越

      货币经济功能已为人们熟知,然而它对人类历史最深刻的功能,是由其经济功能进导致的社会功能:它塑造着与其相应的社会价值观,进而衍生出相应的社会结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这一社会功能正在突显,深刻地改变着当代中国社会。

      1.货币的本质与货币社会功能的来源

      货币为什么具有塑造社会结构的能力?是因为货币的本质就是人们的社会关系,而不是某种脱离人们社会关系的独立事物。马克思之所以坚持劳动价值论,反对把商品的价值理解为“效用价值”或“使用价值”,其基本立足点正在于斯。作为商品交换的尺度的价值量,是对人与人之间所发生的全社会性的经济关系的度量,而不是对商品自身物质性质、或者商品具有的满足人类需要的物质性质的度量。他指出,一旦劳动产品(如麻布)通...
    [阅读全文]

    鲁品越 发表于 货币哲学 | 评论(0) | 引用(0)


    哲学主题历史变迁与当代走向——兼论“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解

    鲁品越

      内容提要:哲学主题的历史变迁折射着时代精神的演变。古代西方哲学主题是研究世界理性(实体理性)的本体论,自笛卡尔开始的近代哲学转向以人的理性(程序理性)为基础的认识论,这是被称为“现代性”的时代精神的哲学反映。当代哲学主题总体走向对完整的人及其现实生活的关注。意志主义与生存论哲学等等是这种走向的不完整形态。马克思确立的实践哲学全面深刻地实现了这种划时代的转变:它使哲学的主题转向完整的现实的人,转向辩证地分析人类社会实践的基本矛盾,转向人在创造性实践活动中的不断生成和发展,并且以建立使“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社会形态作为最高价值目标。

      在各种哲学思潮如万花筒般涌现的今天,哲学主题正走向何方?马克...
    [阅读全文]

    鲁品越 发表于 经济哲学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6月26日 11:54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当代资本主义为什么能够繁荣发达?

    当代资本主义为什么能够繁荣发达?

    鲁品越

      为什么当代资本主义不但没有灭亡,而且仍然具有巨大活力,正在创造空前发达的生产力?这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最大理论困惑之一。如果不能科学地、令人信服地给予解答这个难题,不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们的信仰危机,而且会导致对当代复杂的国际国内问题的错误判断。对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这一难题。

      在人类思想史上,唯有马克思最早深刻地指出了资本力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旷古未有的巨大动力作用。在前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中,过剩劳动产品都被消费或浪费,或者作为豪华的生活设施(如宫殿、陵墓等等)而储存,没有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中。这导致传统经济形态是生存型经济,而不是发展型或扩张型经济。资本主义追求以货币形态存在的剩余价值,为此它尽可能地从劳动者身上获取剩余价值,并且尽可能地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由此成为一部疯狂地追求价值增殖的机器,处于无...
    [阅读全文]

    鲁品越 发表于 经济哲学 | 评论(1) | 引用(0)


    《资本论》中的系统思想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鲁品越

      

      摘要:《资本论》既包含现代系统论观点的胚芽,又包含着极其深刻丰富的、尚未被现代系统论吸收的系统论思想,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关于元素间相互渗透、相互过渡的思想,表层—深层结构的思想,以及关于系统发展的思想。发掘这些思想,既有利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加深对社会经济过程的理解,也能够丰富与发展现代系统论。

      唯物辩证法和现代系统论之间的关系问题,近年来受到了普遍关注。国外一些理论家认为,马克思是“社会科学中现代系统方法的始祖”,他“为研究社会现象的系统观点奠定了方法论基础”,而系统思想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他们努力用现代系统论的语言,重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阅读全文]

    鲁品越 发表于 经济哲学 | 评论(0) |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