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勤文集
    李学勤,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兼西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 1996年起,任「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
 
频道栏目

查询

标题 作者

最新评论
暂未添加该信息。


文库统计
  • 文章数:11
  • 评论数:0
  • 开设时间:2006-8-17
  • 更新时间:2007-12-16

  • 最新链接
    暂未添加该信息。


    订阅本站的 RSS 2.0 新闻组


    2007年8月15日 03:27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济南大辛庄甲骨卜辞的初步考察

    济南大辛庄甲骨卜辞的初步考察
                                          
                               李学勤

        2003年3月中旬济南大辛庄甲骨文的发现①...
    [阅读全文]

    李学勤 发表于 学术论文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8月15日 03:27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先秦研究的十个课题

    先秦研究的十个课题

    主讲人:清华大学 李学勤 教授

    主持人:刘晓力 教授

    时  间:2006年3月6日


    李学勤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很高兴今天又有一个机会能来到北师大和大家见面,和大家一起讨论关于先秦研究的课题。关于这个问题的主要内容,我有一篇提纲式的小文章发表在《文史研究》2006年第3期上。

    我想首先要有一个序言,来说明为什么我们要讨论关于先秦时期研究的问题,以及这时期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先秦研究看起来好像距离我们很遥远,我们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有独立起源的文明之一。而我们常说的四大古代文明包括古希腊、古埃及、古罗马、古中国文明,实际上...
    [阅读全文]

    李学勤 发表于 演讲与访谈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8月15日 03:27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甲骨学一百年的回顾与前瞻

    甲骨学一百年的回顾与前瞻

    墟甲骨的发现,迄今已达一百年了。甲骨确切地说是在哪一年发现的,学术界颇有争议〔1〕,今后还可能讨论下去, 但考虑到“村农收落花生,偶于土中检之”, 于是为古董商人所得之说, 其始出或在1898年冬,而由王懿荣鉴定则是1899年。不管怎样,现在开始纪念这件学术史上的大事,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

      甲骨的出现导致一门学科的产生,就是现在大家知道的甲骨学。“甲骨学”这个词系何人何时首创,有待考证,然据胡厚宣先生的《五十年甲骨学论著目》,率先以“甲骨学”揭橥于论著标题的,是朱芳圃先生。朱氏是王国维先生在清华的弟子,他在1933年出版专著《甲骨学文字编》,1935年又印行《甲骨学商史编》。同时,1934年《中法大学月刊》有李星可《甲骨学目录并序》,1935年复旦大学《文学期刊》有郑师许《我国甲...
    [阅读全文]

    李学勤 发表于 学术论文 | 评论(1) | 引用(0)


    2007年8月15日 03:27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最新考古发现对古代研究的影响

    最新考古发现对古代研究的影响
     
     ———李学勤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大夏讲坛的演讲


      非常高兴到师大来与各位老师和同学作交流。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最新考古发现对古代研究的影响。我将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什么是考古学、考古发现和古代研究;二、最新的考古发现对古代研究在观点方面的影响;三、考古发现对古代研究方法方面的影响。我想通过最新的考古发现,提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考古”并非“挖宝”

      今天社会上有一种看法,认为考古就是挖宝,这是一种误解,其实完全不是这样。我个人认为,重大考古发现应是这样一种发现:这一发现会改变人们对历史上一个时期、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文化的认识。

      为什么...
    [阅读全文]

    李学勤 发表于 演讲与访谈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8月15日 03:27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揭开夏商周断代之谜

    揭开夏商周断代之谜

      一项举世瞩目的文化工程,解开一个千年学术悬案,历史学家李学勤带领200多名专家,寻找夏商周失去的年表。历经五年,面临巨大的压力,从哲学到甲骨文,再到中华文明的源头的追寻,李学勤走过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之路。

      主持人:大家好,我们总是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但是真正有史可查的,却还不到三千年,因而五千年的说法总得不到国际上的公认,那么一直流传的大禹治水的故事,武王伐纣它到底是神话的传说,还是确有其事,如果确有其事,它又具体发生在哪个年代?由李学勤为首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就是要解开这样一个千年之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听这个解谜的故事。

     
     
     

      能重新回到清华大学,对于70岁的李学勤来说,是一件高兴的事。去年,他从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调过来,现在的身份是清华...
    [阅读全文]

    李学勤 发表于 演讲与访谈 | 评论(1) | 引用(0)


    2007年8月15日 03:27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李学勤文集》作者自序

    《李学勤文集》作者自序
                李学勤
                
                 
    ...
    [阅读全文]

    李学勤 发表于 其他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7月7日 03:27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从考古发现看山西境内文明

    从考古发现看山西境内文明 
     
     
     

     

        2004年11月5日晚,李学勤教授的讲座“从考古发现看山西境内文明”于5教5205教室举行。精心准备的考古文明话题吸引了各个院系的同学前来听讲,甚至北大、语言学院等其他高校的同学也慕名而来,会场气氛非常活跃生动,听者表示获益匪浅。
    ...
    [阅读全文]

    李学勤 发表于 演讲与访谈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7月7日 03:27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谈清代学术的几个问题

    谈清代学术的几个问题  
     


        记者(以下简称记):李先生,听说您近来非常关注清代学术史方面的问题。去年您还曾在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做过这方面的学术演讲。据介绍,您的研究已对清代以来经学研究的若干问题构成了挑战。因此今天我想就这方面对您进行采访。
        李学勤(以下简称李):我只是应同事之约,在去年5月做过一次演讲。随后朋友们把记录整理出来,承《中国学术》第6辑刊载。我对一些通行的看法是有自己的意见,至于“挑战”,则是我不敢说也不敢当的。
    ...
    [阅读全文]

    李学勤 发表于 演讲与访谈 | 评论(1) | 引用(0)


    2006年8月17日 03:27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河洛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河洛文化研究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大题目,这个题目的提出可以说是这些年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的一种标志。
        很多人不会忘记,二十来年前,我国学术界出现过引人注目的“文化热”。由于“文革”时期文化遭受从来未有的歪曲和践踏,故而在拨乱反正之后,阐述文化和文化史的论作一时风行。文章、专著、刊物如雨后春笋,还有大部头的书,像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中国文化史丛书》、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推出的《中国文化通志》等,多达数十卷,上百卷。这一热潮后来向纵深推进,研究逐渐专题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区域文化的研究成为热门。
        中国历史久远,土地广博,按区域对历史文化进行考察古已有之,纂修多种多样的地方史志的传统即其显例。至于现代意义的区域文化研究,我在别的地方说过,较早的例子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批学者提倡探讨吴越文化,再有四十年代抗战中讨论巴蜀文化,但都没有形成普遍的风气。各种区域文化的研究探索呈风起云涌之势,则是在“文化热&rdquo...
    [阅读全文]
    李学勤 发表于 学术论文 | 评论(1) | 引用(0)


    2006年8月17日 03:27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从简帛佚籍《五行》谈到《大学》
                            
         最近发表的荆门郭店楚简中有儒家著作《五行》经文,可与长沙马王堆帛书的《五行》相对勘。帛书《五行》有经有传(或称说),其体例和现存于《礼记》中的《大学》非常近似。《大学》文字中有错简、脱简,注家特别是宋人曾加整理研究,指出其经本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从传文明记曾子,又不是引文看,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与《大学》对比,《五行》的传记有世子之名,世子即世硕,系孔门七十子弟子,所以《五行》传文是世子之意而门人记之,至于《五行》经文应当更早,参考《荀子·非十二子》,当即子思作品。
                  《郭店楚墓竹简》的出版①,已经在海内外学术界引起广泛注意。这批简有许多重要内涵,其中有《五行》的经文部分,可与二十余年前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对照。在很短的期间,两...
    [阅读全文]
    李学勤 发表于 学术论文 | 评论(0) | 引用(0)


    2006年8月17日 03:27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谈“信古、疑古、释古”

        前年我应邀在一次小型学术座谈会上作了发言,后经友人整理,发表在《中国文化》第七期上,标题为《走出疑古时代》。最近辽宁大学出版社印行我的小书,书名便移用了这个题目。对于有关问题,我本已没有新的话可说,只是发言中引到冯友兰先生的一个提法,未能详细说明,有些遗憾。正好《原道》创刊,要我就这个问题写些东西,于是想略谈几点,作为那次发言的补充。
        我所引冯兰先生的话,见于三十年代后期他为《古史辨》第六册撰的序,近年已收入《三松堂学术文集》。冯先生说:
        “我曾说过,中国现在之史学界有三种趋势,即信古、疑古、及释古。就中信古一派,与其说是一种趋势,毋宁说是一种抱残守缺的人的残余势力,大概不久就要消灭;即不消灭,对于中国将来的史学也是没有什么影响的。真正的史学家,对于史料,没有不加以审查而即直信其票面价值。
       疑古一派的人,所作的工夫即是审查史料。释古一派的人所作的工作,即是将史料融会贯通。就整个的史学说,一个历史的完成...
    [阅读全文]

    李学勤 发表于 学术论文 | 评论(1) |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