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森文集
    韦森,原名李维森,汉族,山东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1982年山东大学经济学学士,1989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硕士。1995年悉尼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制度经济学和比较制度分析,以及哲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以及宗教神学等。
 
频道栏目

查询

标题 作者

最新评论
  • 1
    1
  • 1
    1
  • ****
    ****
  • ****
    ****
  • ****
    ****


  • 文库统计
  • 文章数:24
  • 评论数:5
  • 开设时间:2006-12-4
  • 更新时间:2007-12-14

  • 最新链接
    暂未添加该信息。


    订阅本站的 RSS 2.0 新闻组


    2007年7月27日 08:35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通货紧缩中国制造论”可以休矣

    “通货紧缩中国制造论”可以休矣 
     

        去年10月份,美国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StephenRoach)先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提出了“全球通货紧缩中国制造论”。这位华尔街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撰文说,亚洲的生产厂商在生产全球化的今天,已经占据了影响全球价格方面的主导地位。其中,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强劲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通缩的影响越来越大。他由此得出结论说,中国是引致全球通货紧缩的一个因素。此言一出,舆论哗然。在国际和中国学界以及媒体的一片批评声中,罗奇先生很快澄清了自己的真实见解,并部分地纠正了自己的看法。然而,无独有偶,在日本和一些亚洲国家以及台湾的政界、经济学界和新闻媒体中,直到最近还有人仍在炒作“中国出口通货紧缩论”。

     &...
    [阅读全文]

    韦森 发表于 演讲与访谈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7月27日 08:35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中国-印度经济比较的理论反思

    中国-印度经济比较的理论反思 
     

      按照世界银行的数字,在2001年,中国的人均GDP为890美元,而当年印度的人均GDP只有450美元。即使按照平价购买力计算,中国人实际收入也比印度高出70%。然而,近来国际上也有学者对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与实力有许多正面的评价。譬如,按照麻省理工学院的政治学者黄亚生(音译)和印度出生的哈佛大学商学院的Tarun Khanna教授于2003年7月24日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尽管来中国的外国投资已超过印度的10倍,且中国的国民储蓄率高达GDP的40%,而印度的储蓄率只有24%,但在过去10年中,中国的年经济增长率实际上大约为7%,而印度的年增长率则为6%。这说明,与中国相比,印度的资金利用得更有效率。与中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绩效相比,印度到底如何?  
      不久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邀,笔者赴新德里参加了一次有关世界贫困问题的国际讨论会。赴会期间,...
    [阅读全文]

    韦森 发表于 经济学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7月27日 08:35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奥斯汀的“以言行事”与制度的生成

    奥斯汀的“以言行事”与制度的生成 
     

     
     

              约翰·L·奥斯汀(John  L.  Austin)是公认的牛津日常语言哲学派的领袖人物。与在剑桥维特根斯坦是一位带有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一样,当年在牛津,奥斯汀也有一帮痴迷的信徒和弟子,并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位颇有些神秘色彩的哲学家。奥斯汀1911年生于英国北部古城兰开斯特,1952年被聘为牛津大学道德哲学教授。可惜的是,奥斯汀英年早逝。因罹患癌症,奥斯汀于1960年辞世,享年仅49岁。  
              与维特根斯坦一样,奥斯汀生前非常惜...
    [阅读全文]

    韦森 发表于 经济学 | 评论(2) | 引用(0)


    文化精神、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中国-印度经济比较的理论反思

     
     
    文化精神、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中国-印度经济比较的理论反思
    ...
    [阅读全文]

    韦森 发表于 经济学 | 评论(0) | 引用(0)


    “一个培养未来中国经济学家的‘黄埔军校’” 
     

     
     
     
    ...
    [阅读全文]

    韦森 发表于 演讲与访谈 | 评论(1) | 引用(0)


    2007年7月27日 08:35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经济学人的经济学

    经济学人的经济学

        去年情人节,我在牛津。到牛津,自然会到牛津的Blackwell书店。在这家名满世界的书店里的新书架上,我看到杨小凯的厚厚七八百页的英文新著《经济学》。当时,真吃了一惊,也有些可能在弗洛伊德和荣格的词汇库中也没有“对号入词”的情感。
        从英国回来后,给小凯发了封电子邮件,说:“在牛津的Blackwell书店中看大著,感到汗颜,也感到压力很大。数年不见,看到兄英文大著一部接一部地出,我反躬自问:‘自己这些年做了些什么?’”
        也在去年,与林毅夫在一块吃饭。闲聊中,毅夫告诉我,他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当时听了,也吃了一惊 —— 天哪!经济学人的一本又一本的著作,经济学人的一个又一个的思想,都是苦出来的,熬夜熬出来的!
       ...
    [阅读全文]

    韦森 发表于 其他 | 评论(3) | 引用(0)


        【内容提要】:本文旨在考察人类社会历史演变行程中道德伦理与市场秩序变迁的内在关联机制。通过评介Avner Greif教授基于十一至十二世纪地中海周边两大“商贸社会”即热那亚和马格里布商人群体内部文化信念的差异对社会组织结构的型构和变迁的历史博弈分析,本文发现,那些讲诚信、美德和良善的集体主义或社群主义社会往往静滞于一种习俗经济而难能导致一个发达的现代商业体系,而不讲诚信道德且每个人自私自利甚至不择手段地追求着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个人主义社会却更容易衍生出一个法治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来。在目前我国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诚信”问题的今天,这一历史博弈结果和演化机制实在发人深思。      【关键词】: 文化信念,集体惩戒机制,演化博弈,市场秩序          “万事之理,甚远且最深,谁能猜透呢?” —— 《圣经?传道书》第7章第24节          哈耶克(Hayek, 1982, p. 204)曾说过:“如果历史上有什么事情几乎完全失败了的话,那就是人们对道德变迁之原因 —— 在这些原因中,说教可能最不重要 —— 的解释,但这些原因有可能是那些决定人类演化进程的最重要的因素...
    [阅读全文]
    韦森 发表于 经济学 | 评论(0) | 引用(0)


        惊悉薛暮桥先生于7月22日17时12分辞世,悲情中生,无以为悼,谨陈辞以表哀思。平素未能有缘与薛暮桥先生谋面,但对先生在中国经济和经济学在中国发展中的贡献,早已深铭在记忆之中,可谓对先生景仰已久。自20世纪三十年代开始,薛暮桥先生就为探寻中华民族复兴和富强的道路,进行了深入的农村调查和理论探索,并在坎坷的革命生涯中接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其后还参与了在我们山东抗战根据地和华北解放区的财经领导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薛暮桥先生曾出任过国务院财经委员会秘书长、国家计委副主任、统计局局长、全国物资委员会主任等职,是学界公认的中国的理论经济学的开拓者,深孚众望的经济学大师。尤其可以载入当代中国经济学说史的是,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薛暮桥先生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已有的认知和理论,不断在一定历史时期既存的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格局中萌生新的经济学道理,从而为我国半个多世纪的经济社会改革的阶段性推进,提出了许多重要理论洞识,并作出了诸多实践贡献。现在想来,如果没有像薛暮桥、孙冶方、许涤新、于光远等老一代经济学家以及后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经济学家们对中国以市场发育为导向的改革的理...
    [阅读全文]
    韦森 发表于 经济学 | 评论(2) | 引用(0)


        【编者按】大国兴衰历来是国际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国内政治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的崛起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推出的《大国》学术丛刊,旨在求索中国作为古老的文明大国在今天的国际社会中自处及自立于世界之林的道理。2005年4月27日,多位学者与新闻媒体在上海浦东举行了学术座谈会,就大国崛起、国家利益、民族主义、文化认同和当前中国的学术研究等问题等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韦森在这次座谈会上做了如下发言: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都处在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和发展期。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体系中的市场机制的生成和扩展,已把许许多多的问题都提到学界和全社会各界人士面前,更为重要的是,当今中国显露的许多现实问题要求我们学术各界从经济学理性推理之外的研究视角来反思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深层制度结构、我们的政府体制安排、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我们的经济与社会改革走向和具体路径选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面对这些重大社会选择和历史际遇问题,就经济学界来说,在学科的研究视角、分析工具和知识积累诸方面均力不从心,甚至有些茫然...
    [阅读全文]
    韦森 发表于 经济学 | 评论(0) | 引用(0)


        【内容提要】:比较近些年来中国和印度在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整体绩效方面的差异,反思当代印度社会的体制结构和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的制度变迁路径,本文发现:一,对经济增长而言,市场的制度规则是重要的,但可能并不像新制度经济学家们所相信的那样是决定性的。二,市场的制度规则,只有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方能发挥起合意的作用,而内在于市场运行中的商业伦理规范,对市场本身扩展而言,其作用可能是根本性的。三,对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蕴育机制而言,商业精神尤为重要。      【关键词】:制度变迁,商业精神,市场伦理,经济增长。          对近十几年来中国与印度在经济增长与绩效方面的差异,国际国内学术界甚久以来好像一直觉得是个谜。在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前,同作为处在亚洲的两个世界人口大国,中国与印度在综合国力以及人均GDP等指标上相若。经过20余年的经济改革,使中国在整体经济实力和人均GDP上均大大超过了印度。譬如,在2003年7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后,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发表了一篇题为“印度对中国:落在龙后面的老虎”的专题报道。 这篇报道一开篇就指出:“25年前,中印这两...
    [阅读全文]
    韦森 发表于 经济学 | 评论(0) | 引用(0)


        【摘要】 本文对近代一些思想家对西方世界兴起的复杂社会原因的探索做了多学科的综合文献回顾。文章发现,依据亚当·斯密的分工和市场扩展理论,黑格尔与马克思等古典学者认为西方世界近代兴起的主要原因来源于分工和自由竞争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桑巴特、韦伯和熊彼特则把近代西方世界的快速经济增长归结为企业家的追求企业无限扩张的资本主义精神,经济史学家诺思认为近代西方世界的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私有产权制度和现代经济组织;政治学家保尔·肯尼迪则把这一历史现象归结为欧洲近代历史上的政治多元化和历史机缘,而华勒斯坦等历史学家则从非决定论的理论视角讨论勒近代欧洲兴起的天时地利。综观综观西方学术诸家对西方世界兴起原因的解说,可以发现,尽管在这个复杂的问题上存在诸多异见,但保护产权的法律制度以及支撑法律制度工作的现代民族国家和宪政民主政治的生成是西方世界近代兴起的基本原因之一这一点,却是诸家的理论共识。      【关键词】斯密动力,布罗代尔钟罩,分工,市场深化,企业家精神          近代历史上的“欧洲奇迹”,或者说西方世界在近代的兴起,早已是一个世人皆知的历史史实了。然而,对西方世界近代兴起的...
    [阅读全文]
    韦森 发表于 经济学 | 评论(0) | 引用(0)


        “我认为十八世纪以来,哲学和批判思想的中心主题一直是,依然是,而且我预期将继续是:我们所运用的这种理性究竟是什么?它的历史效果是什么?它的局限和危险是什么?”      —— 福柯(Michael Foucault, 转引自,王治河,1999,页98)          在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学术殿堂中, 哈耶克是一位举世公认的博达通雅、独辟蹊径的思想大师。[i] 这位曾被凯恩斯(J. M. Keynes )誉称为“欧洲最杰出的头脑糊涂的(woolly - minded )经济学家”的哈耶克(参林毓生,1988, 第337页),思想深邃繁复,研究领域广袤(横跨经济学、哲学、法学、政治学、伦理学以及社会学等领域 ),曾被西方学界公认为“赢得了在经济学界自亚当·斯密以来最受人尊重的道德哲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的至高无上的地位”(Blaug,1985,p. 87 ),因而被人们称之为“缔造了自由世界经纬”的大师。哈耶克之所以赢得巨大的世界性声誉,并不在于他于1974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而是在于他对人类社会经济体制的深刻理解与分析,在于他那为其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而一生持之不懈的努力的一惯性。正...
    [阅读全文]
    韦森 发表于 经济学 | 评论(0) | 引用(0)


    2006年12月4日 08:35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货币、集体意向性与市场的道德基础
        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来看,如果说货币不是自然、社会和人类经济现象中令人最为难以把握和界定的现象,至少也可以说它是最难把握和界定的现象之一。在当今市场经济秩序中,每个正常成年人都会经常(几乎天天)与货币打交道,且几乎人人口袋里都或多或少地揣着点“货币”。但到底什么是货币?这好像是一个如在思辨哲学层面上的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时间”诸如此类的问题一样难能回答和和难以界定的问题。       必须把货币与货币的存在形式区别开来。从人类经济史上来看,货币曾有种种具体存在形式,如实物货币、金属货币、铸币、帛币、皮币、纸币、电子货币(如银行卡)等等。从实物形态上来看、货币曾经采取过贝壳、牛、羊、金、银、铜、铁、皮、橄榄油、葡萄酒、纸钞、塑料卡等等。另据美国经济学家曼昆在其《经济学原理》中所言,在南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雅普人曾把谁也搬不走的6600块大石头用作是货币。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俘营中,以及在1989年苏联解体前的莫斯科市区,烟卷也曾一度成了货币。另外,那些稍懂点现代经济学人又会知道,今天的经济学家们又按货币的构成区分了货币1、货币2、货币3、货币4,等等。很显然,尽管在人们在说“货...
    [阅读全文]
    韦森 发表于 经济学 | 评论(1) | 引用(0)


    2006年12月4日 08:35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
        【内容提要】基于当代政治哲学和社会学中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两分法,本文探究了东西方社会制序(institutions)在近、现代的不同型构和演变路径。本文发现,西方现代市场经济秩序和法治社会有其个人主义文化根源,而传统中国社会和东亚诸社会中的(家族)社群主义,可能是东方社会在近代未能自发型构出一个法理社会的主要文化原因。本文亦发现,民主化的社会机制和刚性的专有产权结构同为一个良序市场秩序的先决条件。中国未来社会的制度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引致学术界从对传统中国文化资源的反思中来审视中国市场经济秩序的产权结构和民主机制建设问题。      【关键词】 制序(生活形式),个人主义,社群主义,文化拟子,民主机制          “一串串的连续性甚至可能会让我们理解相隔久远的祖先,但是,在这些连续性旁边,当我们企图以其道德和精神的维度理解人类主体时,却存在令人困惑的差别。”      —— Charles Taylor (1989, p. 113 )          近代以来,西方世界在市场经济秩序的迅速扩展和工业和科技革命的强大推动下率先进入了现代社会。与西方世界相比,有着数千年传统文...
    [阅读全文]
    韦森 发表于 经济学 | 评论(0) | 引用(0)


    2006年12月4日 08:35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道德·伦理·市场与诗
       【摘 要】:市场经济的伦理维度和道德基础问题,是目前中国伦理学界和经济学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派和元伦理学派虽然从个人利益最大化追求的假定中推导不出“守道德是理性的”,但他们却否定不了维特根斯坦所认为的那“不可言说”的伦理之存在。牟宗三说:“穷知见德”,说明了那不可言说的道德深而可见。道德是既内在于人的“行”(包括“言”)之中、又显现于人的“行”之外的人的此在品格,因而是人“行”中的实存,“言”中的含蕴。从语言哲学来看道德哲学,就会发现,人的语言(如许诺)有约束力,就在于在最深的层面上,人作为人有遵从(康德哲学的)实践理性和语言许诺的定言命令——因而语言哲学和道德哲学实际上是一根滕上的两只瓜。人遵从实践理性和语言许诺的定言命令,即为内在于市场“外在规则”(如法律、产权和契约等等)之中的“内在规则”。这“内在规则”,就构成了市场经济的伦理维度和道德基础。      【关键词】:道德;伦理;逻各斯;语言;生活游戏;市场内在规则          1.1 探寻市场经济的伦理维度与道德基础(参拙著《经济学与伦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自然绕不过什么是道德...
    [阅读全文]
    韦森 发表于 经济学 | 评论(0) |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