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念群文集
    杨念群,男。1964年1月出生于北京,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杨念群自选集》等,合著译丛《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
 
频道栏目

查询

标题 作者

最新评论
  • 1
    1
  • 1
    1


  • 文库统计
  • 文章数:13
  • 评论数:2
  • 开设时间:2007-5-6
  • 更新时间:2007-12-16

  • 最新链接
    暂未添加该信息。


    订阅本站的 RSS 2.0 新闻组


    2007年8月7日 05:55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美国中国学研究的范式转变与中国史研究的现实处境

    美国中国学研究的范式转变与中国史研究的现实处境

    (杨念群 )
                                          

    一、美国中国学思潮中的\"世界观念\"与国内史学的关系 

    如果从源流上考察,美国现代中国学可以说是在反传统\"汉学\"的境况下诞生的。(注:周勤:〈本土经验的全球...
    [阅读全文]

    杨念群 发表于 社会史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8月7日 05:55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中国历史上的正统观及其蛮性遗留

    中国历史上的正统观及其蛮性遗留  
     
      杨念群

     
     
    ...
    [阅读全文]

    杨念群 发表于 清史研究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8月7日 05:55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学术志业如何汇成一条生命体验之流

    学术志业如何汇成一条生命体验之流 
    -----我的一点反思
     
    杨念群
    ...
    [阅读全文]

    杨念群 发表于 访谈录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8月7日 05:55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为什么要重提“政治史”研究

    为什么要重提“政治史”研究

    杨念群

      (一) 政治史为什么“消失”了

      以上的标题看上去似乎有些耸人听闻,在人们的记忆中,“政治史”曾经在现代中国的历史叙述系谱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除了社会经济史因论题内容与之相呼应,可以配合其某些讨论而拥有较为显赫的位置外,“历史学”几乎完全可以和“政治史”划等号。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期,“政治史”这块“帝国版图”迅速被“文化史”和“社会史”等新兴学科所吞噬和肢解,最终沦落成为边缘学门。这倒不是说“政治史”没人研究了,而是其作为方法论支配地位的急剧衰落至为明显。“政治史”遭此际...
    [阅读全文]

    杨念群 发表于 社会史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8月7日 05:55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为什么选择走向边缘

    为什么选择走向边缘
    杨念群

      [内容提要] 学术规范的讨论不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一个广义的社会问题,如果仅从后现代的立场贬损其功用,则很可能在思想激情的喧哗中,最终萎缩思想的创造力。

      一

      少时读司马迁《史记》,常常惊羡于其中历史描写的多彩笔调,甚至鸿门宴一折中项庄舞剑的凛凛杀气,与刘邦离宴后惊恐莫名般的马蹄声碎,常恍然撞击于目前与耳鼓,故读之常手不能释卷。年稍长,入学府读史,方知历史非仅个人的低回感伤与浅酌低唱般的感性生活史所能支配,而是近代整个民族集体记忆的沉重表徽。\"历史\"对于每一位中国人来说都是无法轻松表达的话题,特别是在近代,乱世更叠的刀光剑影中,愈充满了殖民者施加的屈辱与民族反抗的悲歌,使得你根本无法在宿命式的现代化掠夺与发展的双重悖论逻辑中,敢于悄悄置人一点个人化的叙事,因为学府的训练恰恰是集体记忆的排练场。私贩个人记忆是颇...
    [阅读全文]

    杨念群 发表于 访谈录 | 评论(1) | 引用(0)


    2007年8月7日 05:55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我国近代“防疫”体系的演变

    我国近代“防疫”体系的演变

      杨念群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讲演(节选)

      
      “瘟疫”发生与普通疾病不同,个体病痛如不传染,基本可与他人无涉。但瘟疫一起,则仿佛好大一片天空都被毒魔吞噬笼罩,毒气四溢之际,人人惶惶自危,常常闹得昏云惨雾,天地玄黄,为之色变。正因如此,近代以来的防疫行为从来都不是以个体活动的形式出现的,每当毒雾弥散之际,四处剿杀追逐病毒,强行区隔正常与非常之人的宏大场面,就极易演变成一种相当壮观而又规训严整的医疗群体行动。“防疫”与“避疫”也就不可能单纯作为一种医疗手段仅仅与局部的个体病人发生关系,而是与各种复杂的社会生活形态密切相关。

      传统认知:“医疗”也是“社会”现象

    [阅读全文]

    杨念群 发表于 清史研究 | 评论(0) | 引用(0)


    “后现代”思潮在中国
    ————兼论其与20世纪90年代各种思潮的复杂关系

    ● 杨念群


        内容提要:从二十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学界以\"后\"相标榜的各种理论思潮风起云涌,似成蔚然大观之势,但实际上当中国后学的始作俑者从西方现代理论自我反省的边缘地带获得沟通两个世界的合法通行证时,却抛弃了后现代理论本应具备的有效反思能力;其后风行于中国大陆学界的各种\"后现代\"理论,不但在西方的各色殖民话语面前显得身份暧昧,又与中国自身文化脉络中的种种遗绪纠葛不清,同时还不知不觉地承担着在中国将现代化叙事进行到底的奇特使命。因此有必要厘清这些流行于中国知识界的后现代思潮藉以确立自己身份所依附的理论形态,以及他们在表述过程中所形成的角色位置。同时作者认为,在历史研究领域,弥散于社会学、人...
    [阅读全文]

    杨念群 发表于 社会史 | 评论(0) | 引用(0)


    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杨念群教授访谈录 


    沈巍

      采访时间:2004年4月
      采访地点:中国人民大学
      采访记录及文字整理:沈巍,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生

      编者手记:杨念群,念群之名颇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意味。这或许就是杨教授提倡“中层理论”的一个缘由吧!作为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学者,他的研究摆脱了“政治意识形态的控制”,不是瞄着社会上层政治舞台,而是转向大众、民间和基层。目前史学界有一批这样的中青年学者,他们从新的视角研究历史,关注过去被漠视的人群,使“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真正演化为历史是人民的历史。
    ...
    [阅读全文]

    杨念群 发表于 访谈录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5月6日 05:55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学术空间与权力话语

    学术空间与权力话语 
     
     
    杨念群

           现在回想起来,《读书》1995年刊载的文章中,最具有争议性的文字可能属于(第十期)那篇寻找思想史失踪者的\"寻人启事\"。其满纸寻人不见的惆怅悲凉与余晖唱晚式的一咏三叹,犹如一首悲弦绝唱。文字中流露出的无边落寞,萧萧悲鸣之气颇可撩拨起1968年这代人的怀旧心绪。文中极具象征意味的核心词语\"民间思想村落\"在形式描述上被神秘地隐喻为一座思想黑洞,其幽深难测恰可对应于现实世界的浅薄与苍白。由此找寻那一代人的思想踪迹顿时被衬托为一种神圣的冒险之旅。可是,当围观者读罢那寻人启事,若暂时略去那文字的华美,却又分明能感觉到张榜人内心的仿惶与不自信,行文中标示出的思想宝藏图给寻踪者的承诺未必不是一场所罗门式的古典探宝神话,因为就\"老三届\"们当时拥有的知识资源与接 受条件而言,所谓\"民间...
    [阅读全文]

    杨念群 发表于 访谈录 | 评论(1) | 引用(0)


    东西方思想交汇下的中国社会史研究——一个“问题史”的追溯 
     
     
    杨念群

      一,二十世纪初叶社会史研究\"问题意识\"的累积:

      这篇文章并不打算全面评析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史研究所形成的所有诠释理路和即 定命题,而是尝试把社会史放在一条\"问题史\"的相关脉络里,细究不同类别的社会史框架如何 在不同时代的社会语境和思想状况支配下累积起自己的问题意识和表述这种问题的方式,更 为重要的是,本文特别关注不同时段问题累积所表现出的相悖性如何在一种现代性理念的控 制下达成了一致的效果,以及尝试探讨我们应通过何种方法把这种效果离析出普遍性的定见 以转化成\"中国问题\"的可能性。我个人以为,如果仅仅单纯从方法论引进的层面上分析历史学 变革与社会理论结合之得失关系,而忽略了各种阐释...
    [阅读全文]

    杨念群 发表于 社会史 | 评论(0) | 引用(0)


    “地方性知识”、“地方感”与“跨区域研究”的前景

    杨念群

    内容提要 针对目前中国社会史等于“区域社会史”研究,区域史研究又多趋向于探讨“宗族”和“庙宇”功能的现状,本文提出应改变“村落研究取向”的建议,即从“跨区域研究”的角度使社会史研究趋于多元化;应有意识地区别“地方性知识”和“地方感”。“地方性知识”是知识人从思想的意义上进行划分的结果,“地方感”则更接近于精英或底层民众自身的感受,两者不能混淆而应区别对待。如何在尊重既有地方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理解政治变迁的跨地方性逻辑的问题,以及&ld...
    [阅读全文]

    杨念群 发表于 社会史 | 评论(0) | 引用(0)


    边界的重设:从清末有关"采生折割"的反教话语看中国人空间观念的变化 
     

     
     
    杨念群

      一、内与外的边界:民族主义与对身体残损的想象:

      无人否认,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与谣言的传布与想象密不可分,长发碧眼的外国人初入 中国时由于其身体发肤与中国人存在巨大的差异性,于是在华夷之辨的古老格局中自然被
    ...
    [阅读全文]

    杨念群 发表于 清史研究 | 评论(0) | 引用(0)


    西医传教士的双重角色在中国本土的结构性紧张 
     
    杨念群

     
     
    ...
    [阅读全文]

    杨念群 发表于 清史研究 | 评论(0) |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