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凯文集
    杨小凯,1948年出生于中国吉林敦化,学名杨曦光。1988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澳大利亚莫纳什(Monash)大学,对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方法研究有十分杰出的贡献。
 
频道栏目

查询

标题 作者

最新评论


文库统计
  • 文章数:8
  • 评论数:1
  • 开设时间:2006-7-21
  • 更新时间:2006-8-3

  • 最新链接
    暂未添加该信息。


    订阅本站的 RSS 2.0 新闻组


    2006年7月21日 06:44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中国的原始资本主义 (或商业资本主义)

    最近朱学勤教授请笔者为百年中国史写一章中国百年经济史,盛情难却,只好慢慢收集材料,准备这一章的写作开始做阅读文献的家庭作业以後,後悔不该应允此事,因为比起做理论研究文章,阅读文献辛苦多了。为了累积背景材料,笔者写下一些读史笔记,也许不少读者会有兴趣一睹晚清经济史。

    晚清经济史最有趣的是如下几个问题。第一个是晚清经济发展的状况,有人认为晚清经济并不是一个未发展经济,而是在城市中有相当发达的原始资本主义,或商业资本主义,其形态相当接近中国 80 年代温州,江浙,北京浙江村中的个体和私人经济。第二个问题与中国和西欧十八,十九世纪经济发展的比较有关,也与当时法国和英国经济制度的差别有关,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经济发展会大大落後於西欧,为什么中国的原始资本主义不能发展到现代资本主义。第二个问题的一个回答是,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不能从原始资本主义发展到现代资本主义。这个回答从笔者看到的史料来看完全不符合史实。 

    与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关的就是对晚清洋务运动的评价。笔者看到的资料显示,洋务运动是个失败的工业化运动,其失败不在於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是在於政府的「国家机会主义」,用国有...
    [阅读全文]

    杨小凯 发表于 政治经济学 | 评论(0) | 引用(0)


    2006年7月21日 06:44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自由移民

        中国没有自由移民。

        你比如有些农民变成企业家买地,经营大块土地,那些卖地的人要走,中国几亿农民都要从土地里面走出来。但中国现在是:农民走了,就会丢掉对土地的权利。现在的土地制度是:你永久性地离开,就失去了土地。
        现在农民抛荒现象非常严重。它不愿意将土地交回村里,因为交了以后,他就丢了,又不能买卖租赁,因此他宁愿荒着,出去打工。所谓盲流就是这个概念。
        土地不是私有的,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就是“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什么意思呢?他如果永久性地离开土地,他对土地的权利就丧失了。所以打完工,他得定期回去,政府对农村土地按照婚嫁生死3、4年调整一次。调整就是说,没有真正的私有产权。调整的权力,完全在执政者手中。
        学者们在说土地制度应该公有还是私有,但这是农民的权利问题, 他为什么不能自己决定土地是公有还是私有?
    ...
    [阅读全文]

    杨小凯 发表于 短论 | 评论(0) | 引用(0)


    2006年7月21日 06:44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THE DIVISION OF LABOR, INVESTMENT, AND CAPITAL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a 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based on corner solutions to formalize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investment and capital which considers investment to be a vehicle for developing a high level of division of labor in roundabout productive activities. If it takes time for a specialist producer of tractors to learn the right method in producing commercially viable tractors, specialization in producing tractors is infeasible in the absence of investment in terms o...
    [阅读全文]

    杨小凯 发表于 经济学 | 评论(0) | 引用(0)


    2006年7月21日 06:44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怎样才能使宪法得到尊重

        中国学界正在讨论维护宪法尊严和尊重宪法的问题。不过,我想在此提个问题: 怎样才能使宪法得到尊重?宪法要有权威才能得到尊重,而宪法权威来自被治者的同意。因此所有成功的好宪法都规定了最严格的被治者的批准程序,一般需要通过公民投票,经三分之二以上公民通过,宪法才有合法地位和权威。宪法要有权威还必须有严格的修改程序。10年可换一次的宪法,不经充分自由辩论就可轻易修改的宪法是不可能有权威的。有些国家为了使宪法修改不至于草率,宪法规定,提议修改宪法的政府在任内不得实行公民投票,而实行公民投票的政府在任内不得推行修改的宪法。因此修改宪法至少需三届政府的时间。

        举例来说,当今日本宪法是二战之后美军占领日本期间帮日本起草的宪法,其经过议会各在朝在野党派及公众通过自由媒体的长期充分辩论,再由超过三分之二公民投票通过而具备合法性。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不存在这种权威,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没有规定在何种程序下该宪法可经由被治者以一定程序完成宪法的批准过程。因为没有这种经过公民的认可这一最基本的程序,所以在合法性...
    [阅读全文]

    杨小凯 发表于 政治经济学 | 评论(0) | 引用(0)


    2006年7月21日 06:44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为什么工业革命在英国而不在西班牙发生?

        以诺斯 (Douglass C. North) 为代表的制度经济史学家发现,公元 1500 年开始的大西洋、地中海、黑海等海洋贸易,特别是跨大西洋长距离贸易,是工业革命的关键条件之一。这其中,制度差异对经济增长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发展有着关键作用。

        贸易带来的好处以及相关的经济增长可以用亚当﹒史密斯 (Adam Smith) 的分工理论很精确地刻划其中的精髓。

        亚当﹒史密斯认为,分工的发生将使得生产活动的专业化水平得以上升;专业化水平的上升,则创造了供给与需求;于是,贸易随之出现。供给与需求的增加,则意味着市场容量的变大;而市场的变大,将进一步将促进专业化与分工水平的发展。这种分工与市场贸易互为因果的良性循环,正是亚当﹒史密斯在《国富论》中最重要的思想,也是亚当﹒史密斯所认为经济发展的起源。经济社会也就不断地从这种分工与市场扩大的良性循环中获得成长。西欧的大西洋贸易正触发了上述经济成长的良性循环过程,同时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杨小凯的...
    [阅读全文]

    杨小凯 发表于 政治经济学 | 评论(0) | 引用(0)


    2006年7月21日 06:44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基督教和宪政

        今天的题目是基督教和宪政。我所说的宪政不是指宪法或民主政治。世界上有三个国家(英国,新西兰,以色列)无成文宪法而有宪政,其中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和最成熟的宪政国家。但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有成文宪法而无宪政。英国1688年之后就实现了宪政制度。宪政制度在当时来说并不是一种民主制度,而是一种共和制度。所谓共和制度就是参加选举的主要是一些上层阶层,只有少数有钱缴税的男人才有选举权,因此你很难说它是民主的。但它是“共和”的,就是说有分权制衡制度,有确定,公平,透明,非歧视的分配权力的游戏规则,特别是权力转移的规则;政治上没有垄断,有进入政治的自由,政党自由(结社自由,所有政党和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禁止政治和宗教迫害。英国1688年之后实现的宪政有一个特征就是国王的财政和国家的财政是分开的,翻译成中国的语言就是共产党的财政和国家的财政分开。还有一个是当时英国执政党的财政和国家的财政是分开的,执政党在执政的时候不能从事赢利性事业。台湾是在80年代以后才逐渐实行国民党的财政和国家的财政分开。最近政党轮替后才实行执政党不能从事赢利性事业的...
    [阅读全文]

    杨小凯 发表于 政治经济学 | 评论(1) | 引用(0)


    2006年7月21日 06:44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好资本主义和坏资本主义

    笔者年轻时认为发达国家经济的成功是资本主义的成功。但是看的书多了,发觉西班牙,南美的坏资本主义,中国明,清的坏资本主义(又有人称之原始资本主义或商业资本主义)却不能产生成功的经济发展,因此认识到成功的经济发展不但需要自由市场和资本主义经济,更需要适当的政治和法律制度。
        18世纪时的英国是发达国家,而法国是发展中国家,二者最根本的差距就是制度的差距。法国大革命前实行专制制度,虽有自由化改革产生的坏资本主义,经济却不发达。而英国1688年之后就实现了宪政制度。宪政是共和主义的重要主张之一。既然提到共和,我想就此简要地说明一下什么是共和,什么是民主。共和与民主有很大差异。从古典意义上讲,民主就是多数人的统治,它强调政治平等,而共和主张自治,分权,和宪政,它强调个人利益。共和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限制民主专制(多数人的专制),它的合法性在于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全体公民(在很多时候,这并非指所有市民),共和与民主的关系是很紧张的。至于共和与民主这两种思想在近现代的相互汲取和融合,我在此就不再赘述了。宪政制度在当时来说并不是一种民主制度,而是一种共和制...
    [阅读全文]

    杨小凯 发表于 经济学 | 评论(0) | 引用(0)


    2006年7月21日 06:44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厂商规模无关论

           上世纪末克鲁格曼等人大力推动规模报酬递增的一般均衡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名燥一时。这类模型的原创始人是笛克斯,克鲁格曼在理论上并无大建树,但他将这类模型应用于国际贸易理论、地理经济学和城市化理论却很成功,被人们称为这种理论模型的最佳推销员。经济学家将这类模型用于贸易理论,发现贸易的好处可以来自于规模经济。即使没有外生比较利益,只要有规模经济,也会有贸易,而且差别不大的发达国(它们之间没有很多外生比较利益)之间的贸易额会大大多于发达国与落后国(它们之间有很多外生比较利益)。

        经济学家将这种模型用于研究工业化和二元经济现象,发现它比传统的无规模经济的模型有高得多的解释力。例如,它可以解释各产业部门之间投入产出网络产生的网络效果及各产业部门决策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新产品新技术的出现与工业部门收入比重增加等工业化现象。它也可以不需要传统二元经济模型中的劳动市场中的非均衡概念来分析资源从农业向工业部门的移动。经济学家将这种模型用于城市经济学,可以用一般均衡模型解释城市化与工...
    [阅读全文]

    杨小凯 发表于 经济学 | 评论(0) |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