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文集
    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1984年晋升中文系教授。任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国学研究》主编。
 
频道栏目

查询

标题 作者

最新评论
  • ****
    ****


  • 文库统计
  • 文章数:2
  • 评论数:1
  • 开设时间:2006-9-4
  • 更新时间:2007-12-6

  • 最新链接
    暂未添加该信息。


    订阅本站的 RSS 2.0 新闻组


    2006年9月4日 22:17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阅读古典诗词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古典诗词的分析欣赏,是一种文学批评能力和审美能力的表现 ,而这两方面能力的提高,要靠平时的修养。这里所说的修养,包括生活阅历,理论水平,文学史知识,阅读古文的能力等等。本文结合同学们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讲一讲阅读诗词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从字词句入手

      阅读古典诗词首先要弄懂作品的字句。遇到典故,要了解它的出处、原意,以及它在这首诗中的意义。这是进一步分析和欣赏作品的基础。如果字句都不懂,或者是理解错了,哪些地方用了典故也不知道,就谈不上阅读和欣赏了。

      在古代汉语里,单音节词的数量很多,往往一个字(一个音节)就是一个词,就有它独立的意义。而古典诗词的篇幅又多半是短小的,很讲究用字的经济。优秀的作品,每个字都有每个字的作用,都是经过认真选择的。所以,在阅读古典诗词的时候,就要一个字一个字地琢磨、体会,不要满足于了解大意。只了解一首诗大概的意思,或者只了解诗里每一句大概的意思,都不算弄懂了这首诗,也就无从分析欣赏。所谓“咬文嚼字”带有一点贬义,但对分析欣赏古典诗词却是很有用的。

      例如张...
    [阅读全文]

    袁行霈 发表于 论文 | 评论(1) | 引用(0)


    2006年9月4日 22:17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学术的风气与学者的风范——中文系教授袁行霈在北大文科大会上的讲话

    (2001年4月27日)

    今天,北大文科的老师们济济一堂,讨论学术建设问题,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这次大会所提倡的精品意识,以及与此相关的学术创新,不仅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向学术界和全社会的宣告和承诺。

    目前,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和商业上的投机心理侵蚀着学术,一些学者忘记了学术的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媚于世俗,热衷炒作;有的人甚至丧失学术道德,以抄袭剽窃的手段换取一时的名利。这简直就是学术自杀的行为!北大是一座神圣的学术殿堂,我们必须凭着学术的良心郑重宣告:在这里,恶劣的学风没有容身之地;我们必须郑重地承诺:在这里,不出赝品!

    当然,宣告和承诺只是开始,学术建设是长期艰苦的任务,良好的学风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它体现在每一堂课上、每一篇论文之中。我希望这次大会以后,校领导随时注意学风的导向,切实引导大家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我也希望老师们更加自觉地继承和发扬北大一贯的优良学风,以新的学术精品展现北大新的辉煌。

    所谓学术精品,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能是振聋发聩之作,一时间不胫自走,洛阳纸贵;也可能在当时并未产生轰...
    [阅读全文]

    袁行霈 发表于 讲话 | 评论(1) |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