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晖文集
    秦晖:生于1953年12月,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农民史研究会理事、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特邀研究员。研究领域:农民史(土地制度史与农民战争史)、经济史(主要为古代商品经济史及中外比较经济史)、农民学等。
 
频道栏目

查询

标题 作者

最新评论
  • 1
    1
  • ****
    ****
  • ****
    ****
  • ****
    ****
  • ****
    ****


  • 文库统计
  • 文章数:30
  • 评论数:5
  • 开设时间:2006-7-26
  • 更新时间:2007-12-13

  • 最新链接
    暂未添加该信息。


    订阅本站的 RSS 2.0 新闻组


    2007年11月19日 19:32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中央集责主义”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中央集责主义”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中央集责主义”——《大突破:新中国私营经济风云录》研讨会
      
    ...
    [阅读全文]

    秦晖 发表于 当代中国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11月19日 19:32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尺蠖效应恐成中国发展隐忧

    尺蠖效应恐成中国发展隐忧

      今天国际学界,尤其是国际经济学界对中国的认识千奇百怪,但荦荦大者不外乎三:其一曰中国崩溃论。即认为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只是浮夸造成的假象,实际则是内部危机与全球化压力日益严重,难免崩溃。其二和其三都相反,认为中国经济创造了增长与繁荣的奇迹,但对此则按西方经济学两大阵营的传统学理形成两种相反的解释:古典自由经济学把“中国奇迹”归功于经济自由化或市场化的成功,而左派经济学或凯恩斯经济学则归功于“社会主义”或政府干预、管控的成功。
      
      我认为这三大主流认识都有严重偏差: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在全球化中应对自如是事实,“虚假
    论”、“崩溃论&rdqu...
    [阅读全文]

    秦晖 发表于 当代中国 | 评论(1) | 引用(0)


    2007年11月19日 19:32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全球化第三种可能——世界中国化

    全球化第三种可能——世界中国化


      
      
       对于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处在什么地位,通常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说中国的体制不适于全球化,在全球化过程中肯定出问题,所谓“中国崩溃论”;还有一种比较积极的说法,认为全球化是对中国的改造,世界会用比较先进的规则改造中国,中国将会和世界接轨,首先讲的是和市场经济接轨,还有讲民主制度接轨,只是没有明确说。我有一个看法,现在来看,除了这两者,恐怕也有第三种选择和第三种可能。
    ...
    [阅读全文]

    秦晖 发表于 当代中国 | 评论(1) | 引用(0)


    2007年8月1日 19:32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当代中国的“主义”与“问题”

    当代中国的“主义”与“问题” 
     
     
     
    ...
    [阅读全文]

    秦晖 发表于 文化讨论 | 评论(0) | 引用(0)


    2007年8月1日 19:32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公社之谜-----农业集体化的再认识

    公社之谜 
    -----农业集体化的再认识
     
     
    ...
    [阅读全文]

    秦晖 发表于 农民问题 | 评论(0) | 引用(0)


    村治与民主  
    -----从大共同体本位向公民社会转型中的乡村组织演变(提纲)
     
     
    ...
    [阅读全文]

    秦晖 发表于 农民问题 | 评论(0) | 引用(0)


    “群己权界”与当代中国场景下的私生活权利
    ——————关于婚姻家庭法、计划生育和公民权问题的讨论 

    秦晖 杨支柱  

        
    ...
    [阅读全文]

    秦晖 发表于 当代中国 | 评论(0) | 引用(0)


    解释的难题 
    -----对几种法律文本解释方法的追问
     

     
     
    ...
    [阅读全文]

    秦晖 发表于 社群理论 | 评论(0) | 引用(0)


    “制度碰撞”与“文化交融”:全球化中的两种景观 
     
     


        何谓“文化多元化”?
    ...
    [阅读全文]

    秦晖 发表于 文化讨论 | 评论(0) | 引用(0)


    2006年9月5日 19:32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关于农村土地制度的思考

    “积极思路”和“消极思路”

      对于当下农村土地问题,如今有两种思路最有影响,我称之为“积极思路”和“消极思路”。所谓“积极”“消极”并不含褒贬之意,只是就两种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之乐观与否而言。前者对中国农业的前景较有信心,认为土地制度演变的目的应当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以提高生产效率,积极应对入世后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当然,要达到这一点又有两种彼此相反的途径:一是用行政权力集中土地,重试计划经济的“大生产”。但市场改革搞到现在,还持这类主张的人虽有却肯定不多,因此可略而不提。“积极思路”如今主要表现为寄希望于要素市场的配置效果,当然,这种观点并不否定家庭经营,但家庭农场也有个适宜规模问题。人们期望通过市场机制发展土地流转,推动土地适度集中并逐步以经济的农场淘汰“不经济的”农业形式。

      而“消极思路”对...
    [阅读全文]

    秦晖 发表于 农民问题 | 评论(0) | 引用(0)


    您始终反对“文化决定论”,能说说理由吗?

    首先我“反对文化决定论”的“文化”是有明确定义的,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特殊价值偏好,它表现为一系列选择性的“爱好”。而这与“能不能选择”决不可混为一谈。这就是我总结的:“选择什么”是文化,“能否选择”是制度。比方说,我爱吃中餐你爱吃西餐是文化之别,但饮食专制与饮食自主就是制度之别了。所以同样是一个吃中餐一个吃西餐,是否算文化之别就不一定:如果两边都是出于各自饮食爱好,那当然就体现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但如果是我爱吃中餐,你却在“牛不喝水强按头”的情况下吃西餐,那能说有什么“饮食文化”之别吗?

    同样道理,汉族蓄发、满族剃头留辫是文化之别,但蓄剃自由和“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决不是文化之别。喜欢缠足和喜欢隆乳是文化之别,但强制别人缠足和自己选择隆乳就不是文化...
    [阅读全文]

    秦晖 发表于 演讲与访谈 | 评论(0) | 引用(0)


    2005年1月21日,新浪财经与CCER共同召开第二届中国经济展望论坛圆桌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是在中国经济展望论坛十场互联网在线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的。论坛专集《展望中国2005》新书首发式也同时举行。

      秦晖:我对上一个阶段的讨论谈一点感想。刚才吴敬琏和左大培两位老师谈了自己的观点,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我们讨论经济发展战略,尤其是在经济学家的圈子里,往往忽视了经济外体制的制约。他们两个人说的问题在我看来是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中国的要素价格被压低?

      要素价格被压低,有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是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价格特别低,但是土地的要素价格特别低,我认为这就是非常反常的现象。有人说这纯粹是因为最典型的原因,比如说珠江三角洲农民工的工资为什么那么低?批判学家认为既然是这样,就应该组织劳动力的流动;政府认为既然是这样,就与我无关。但是,我们都知道,尤其是2004年民工荒明显的表现出所谓的劳务价格偏低其实是有非经济因素的,在我看来就是因为三个非经济因素:

      第一,集体谈判权的缺失。近几年来我们商会会制的步伐远远低于工会会制的步伐。

     ...
    [阅读全文]

    秦晖 发表于 农民问题 | 评论(1) | 引用(0)


    2006年9月5日 19:32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地权何以不归农?地权归农又如何?

    农村土地问题首先是公民权问题

      税费改革后,土地问题成为当今农民问题的新热点。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张晓山先生所说,土地制度的核心是权利主体,而权利主体建设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经济问题。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这也不是什么新观点。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有这种观点。1902年列宁在与民粹派论战时便指出:我们作为社会主义者对土地私有制没有什么好感,但“在警察国家里提出土地国有化的要求,就等于助长一切官僚习气”。 所以,谈土地所有制不能抛开政治社会背景。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民主建设任重道远,而且在土地问题上经常出现“警察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抽象地谈国有、集体、个人所有制恐怕都很成问题。

      现在在土地产权制度的设计上有人主张国有制、有人主张集体制、有人主张私有制。可是在中国目前的条件下,到底什么所有制,到底哪一种产权是真正得到保护的呢?大家知道,在前不久,由郎咸平挑起的论战中很多人说国有产权受到侵犯。但在我们这里国有产权受到的这种侵犯并不是以私人产权受到保护为前提的。中国以强权为背景的化公为私和以强权为...
    [阅读全文]

    秦晖 发表于 农民问题 | 评论(0) | 引用(0)


    启蒙时代以来的近代历史学,除了传统的考证与“以史布道”仍然延续、孤立的“国别史”、“王朝史”、“人物-事件史”依然不承认任何整体观念与宏观概括外,在承认世界性长时段宏观历史的人们中主要有四种视角:

    一、进化论的全球史观。这是一种起源于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进步”观念的史学模式,其典型便是我们熟知的“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论。不管是“五段论”、“三段论”,还是“单线说”、“多线说”,都是建立在人类社会整体进化的信念基础上的。除传统马克思主义史学在这方面最突出外,从维科、孔多塞、特莱帕以来许多非马克思主义者也有这种阶段论的进化史观,当然他们不象马克思主义者那样主要以经济基础来划分阶段。

    二、文化类型史观A。作为文化类型学说,它与下面讲到的文化类型史观B一样,以共时态的各种“文化&rdq...
    [阅读全文]

    秦晖 发表于 其他 | 评论(0) | 引用(0)


    2006年9月5日 19:32   晴天 
    开新窗口访问该主题 警惕新农村建设中的三种倾向

        如何避免分肥运动?如何避免少数人窃取属于公共产品的资金?如何避免“政绩工程”?日前,就这三个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问题,调查组部分成员访问了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秦晖教授。

    分肥运动

      调查组:从目前中央建设新农村的思路来看,首先采取的是输血政策。按照今年年初的说法,中央准备拿出3000多亿元的资金来反哺农村,反哺农业,反哺农民。但是,按照农民们的说法:“国家给100万,到我们这里剩不下10块钱”——国家资金在下拨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确实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那么,在目前的资金下拨过程中,如何避免地方和部门的新一轮“分肥运动”?

      秦晖:中央解决“三农”问题,尤其是解决为农村提供公共产品的问题上,这一两年来可以说是下了很大的决心。

      现在“三农”问题已经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我们的领导层对解决这个问题的决心也可以说是空前的。但是这个问题既为推进&...
    [阅读全文]

    秦晖 发表于 当代中国 | 评论(1) | 引用(0)